本文原题为《邵华将军镜头外的故事》,摘自《名流沧桑》。“作为主席的儿媳,邵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主席身边,经常为老人家拍照。是啊,在人民心目中,毛主席是神圣的伟大领袖;在世界友人心中,毛主席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元首;可在邵华的眼里,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亲。那时,邵华在主席身边,除了办公外,一般情况下都允许她拍照,不过主席有言在先:一不准将照片擅自拿去发表;二不准将胶片拿到外面冲洗。”
《名流沧桑》封面图
这是一个悲痛的夜晚。
2008年6月24日深夜23时45分,友人给我打来电话,说邵华部长今天走了。(比较早认识她的人都是这样称呼邵华主席,因为她曾任军事科学院大百科部副部长)尽管在此之前我去医院看望过她,我也知道她的病情危重了,但真的传来这个消息时,我先是震惊,继而落泪了。其时窗外突然起了风,天上落下了雨点,上天仿佛在和我们同哀。
认识邵部长有十多年了。由于我们杂志版面的需要,我找她要摄影作品,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忘年交,她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能从电话中听出我的声音,不需要再确认是谁了。她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成功地举办个人摄影展,我做了很多具体工作,部长很满意,让我带着当时只有三岁的女儿去她家,和她们全家一块儿共进晚餐。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我说,能在首长家吃饭的客人我们还很少看见,一般来人都请到外面饭馆吃。那时,革命老人张文秋和毛岸青老人都还健在。2002年7月11日,张文秋老人逝世了,邵部长亲自打电话告知我,我很快赶到设在香山礼堂的灵堂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老人离开了人世,部长再一次亲自给我打电话,只因当时我在英国执行公务,没能送首长最后一程。
从国外回来后,我专程到部长家中看望,感觉她明显地老了许多。那一天,她对我说:“最近有什么晚会吗?你得叫上我呀!”我说,我已经换工作了,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其实,我原本是告诉过她的,那天她还怪我:“你那单位多好,换什么工作呀!”我笑笑,她突然像是明白了似的“呀”了一声:“当领导了吧?”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在您面前,我们算什么领导呀!”
邵华部长是一个很讲情意的人,1999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二十三周年纪念日。那天晚上,邵部长突然给我打电话:“今天是主席逝世的纪念日,是一千年才能遇上一次的日子,我这儿印了一点首日封,你要不要?”“要!”我说上午您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呢,我陪您去呀。部长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我这儿有人陪。”事后,我去取这有着特殊意义的首日封时,细心的部长已经写好了名字,让工作人员专门为我留好了。
我为失去这样一位敬爱的长者而难过,她才六十九岁。在那悲痛的日子里,我将她平生搞摄影工作的情况作个小结,共同缅怀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毛岸青、邵华、毛新宇全家合影。
端起相机为毛主席拍照
邵华将军搞摄影有些年头了。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姐夫毛岸英从苏联带回一台照相机,邵华装上胶卷,自个儿琢磨,有了些兴趣。可后来因为不断地疲于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中,摄影的爱好也逐渐搁置了下来。后来,邵华又开始摆弄起相机,忙里偷闲搞点儿业余摄影,一不留神就拍出了个摄影家。短短三四年工夫,她出版了四部大型画册,发表了一百余幅作品,先后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太原等地成功地举办了个人影展,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她为会员。随后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
与其他摄影家不同的是,邵华一搞摄影就入门正、起点高。这倒不是说她有绝对的天赋,圈里人戏称她:“谁能比得了您,您端起相机就给毛主席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