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遗作《祖国颂》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那天是举行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袁学军盛邀邵华去拍照,邵华正好有空闲。她第一次全副武装,还向人借了一部美能达变焦相机,俨然一位经验老到的摄影家,站在了现场前排中央。舞台的帷幕徐徐拉开,只见袁学军聚精会神地开始工作,手和眼不停地运动。这时在一旁的邵华小声问:“光圈是多少?”袁学军看了看邵华,什么也没说。邵华又问:“速度是多少?”袁学军摇了摇头。很长时间,邵华也没听到他讲出什么,当下心里觉得很奇怪:“是你叫我来的,你又摆出这个样子干吗?”袁学军趁着换节目的间隙塞给将军一个四百度的胶卷。邵华还是不明白:“我有胶卷啊?”“你换就是了!”袁学军答道。
演出结束后,袁学军对邵华说:“我没法儿跟您说,随着灯光、人物、道具、服饰的变化,焦距、速度都要变!”邵华很认真地点着头。
那天,邵华拍摄的作品全部成了废品,仅有袁学军给她的胶卷里拍了几张有用的片子。邵华对袁学军心存感激,更重要的是,她第一次知晓胶卷还有那么多的等级、优劣之分。
也就是那次,邵华被领进了舞台摄影之门,后来有人请她看晚会,只要有空她都去,有时还想着法子找节目看,在镜头里看演出已经成了她的一大乐事,一边欣赏节目,一边拍照,一举双得。
现在别人问她:“你的启蒙老师是谁?”她说:“袁学军。”
“对不起,刚才不知道……”
2001年年初,邵华随全国政协代表团赴韩国进行友好访问。临行前,代表团的团长知道邵华爱好摄影,就交给她一个任务:担当随行的业余记者。邵华当然乐意兼这个职务。飞机一着陆,她就抢先站到了机舱门口,不停地按动着快门。
韩国议会举行欢迎仪式时,邵华也站到了记者席上。双方领导互致问候,记者们随着领导姿势的变化,不断地抢占有利地形,邵华正好站在了前排,因为忘情地工作,忽略了给后面的记者让点位置,有一位性情急躁的老记按捺不住,上前就扒拉邵华,邵华不好意思地赔着笑脸,让出了有利地形。
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都坐定后,邵华从记者席回到了贵宾席,代表团的领导逐一介绍中国的来宾,当点到邵华时,将军微笑着起身,鞠了一个躬,韩国的记者们惊讶得出了声音,大家窃窃私语:“刚才她不是和我们在一起拍照吗?”而那位扒拉邵华的记者一直等到欢迎仪式结束后,专门向邵华表示歉意:“对不起,刚才我不知道……”此行,邵华除了完成领导交给的当业余记者的任务,还为代表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拍摄了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得到了大家的赞赏。看看相机摔坏了没有
2001年9月,邵华到五台山地区考察工作,听人介绍,五台山日出是一大景观。邵华只要听到人们这样宣讲,心里总是痒痒的,恨不得脚底板抹油,一下子就滑到跟前去。当时,邵华住在山下的宾馆,要上山看日出必须赶几十里的夜路。六十有二的邵华激动得夜不能寐,3点钟就叫醒工作人员,打着手电,一步一步地攀爬着山路。知情人说,日出一般在凌晨4点左右出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到了5点,还是不见日出的影子,工作人员劝邵华:“今天可能看不到日出了,咱们下山吧!”邵华裹着大衣,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再等一会儿吧,心诚说不定能感动上帝!”大家只好等在山上。到了6点,一轮红日从东边冉冉升起,邵华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一骨碌爬起来,端起相机,按动着快门。可惜的是那天天公不作美,一层浓浓的雾遮挡了将军的镜头,也挡住了太阳露出的美丽的容颜。
还是那年,邵华到吉林考察工作,那儿有一块尚未开垦的旅游去处,雾凇在群山中绽放,犹如仙境般,令人如痴如醉。邵华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一不小心重重地摔在地上,工作人员忙扶起她。“我没事,看看相机摔坏了没有!”邵华边拍着身上的尘土边说,“我摔一下没什么了不起的,要是相机摔坏了,那可就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