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话剧《雷锋》演员在一起(新华社记者吕厚民摄)
附:话剧艺术家贾六深情回忆 为毛主席演《雷锋》
贾六今年85岁了,上世纪60年代初曾任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是国内知名的话剧和电影艺术家。他近年来尽管听力已有很大的减退,但谈及44年前话剧《雷锋》的创作以及进京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的情景,仍然思维敏捷、恍如昨日。
周总理对我说:“你们沈阳军区能不能把雷锋的事迹搬上舞台和银幕呀?”
贾六说,1963年初,我手头一个创作计划夭折了,正发愁新选题之际,军区文化部通知我去总政参加创作会。
正月十五,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元宵节文艺工作者招待会。会上,周总理对我说:“你们沈阳军区能不能把雷锋的事迹搬上舞台和银幕呀?”我当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一听这话脑子里一片空白。
毛泽东接见演员 [解放军报]
八一厂的同志见我迟迟没表态,出语相激道:“总理都点题让你写雷锋了,你可得写好哟!”面对如此重大题材,岂能轻夸海口?正在思忖之间,见八一厂有意激我,索性反诘道:“你们八一厂剧作家有的是,你们怎么不写呢?”此话刚一出口,我顿觉失言。毕竟,雷锋涌现在白山黑水,自己身为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如果连周总理点题的话剧都完成不了,不是也太有负全区官兵乃至东三省父老的期待吗!
回团后,我向大家传达了周总理点题创作话剧《雷锋》的事,团里同志们甭提多兴奋啦!但身为团长,我感受到的却主要是压力。为了尽快完成好任务,我们连续开了三个会,才将话剧《雷锋》的构想、编剧及演员分工等一系列问题定下来。
工作正在展开之际,军区文化部丁洪副部长打来电话:“你可真有老猪腰子,连总理点题的话剧也敢不向上级报告?”我本想绕弯试探一下他的口气,哪知他却不紧不慢地说:“早点完成了好给部队演出。”
听他这么一说,我倒急了,问他:“啥时候演?”丁洪说:“最好是军区三级干部会的最后一天。”我一听,就在电话里跟他顶起了牛,我说:“你可是大作家(影片《董存瑞》的编剧)啊!有这么草率出戏的吗?”我这头一顶牛,他不吭声了。我又追问:“到底演还是不演?”丁洪副部长沉思了片刻,说:“还是先写着吧!”
在剧本创作中,我们成立了一个六人创作小组,每两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将八场戏分头落实到三个小组。
我与孙正海是一个小组。那阵子,天一擦黑躲进小屋里开始创作。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反复推敲,遇到拿不准的地方就边演边定词。熬到后半夜,煮把挂面垫垫肚子,再接着写。初稿拿出来了,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刻蜡纸、手工印刷。虽说剧本还很粗糙,但全团齐心合力、废寝忘食、各抒己见的创作精神,却让丁洪副部长惊讶不已。他说:“就凭这种精神,《雷锋》不进京才怪呢!”
彩排结束,全团演职人员累得直打晃。我一算离演出还有三天,便宣布:“全团放假,死睡两天!”谁知这个决定被丁洪副部长知道了,他兴奋地向军区首长汇报说:“贾团长边写边排的话剧《雷锋》,可以在三级干部会上公演啦!”
演出很成功,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看后很高兴。巧合的是,第二天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就送到了沈阳军区。大家那个高兴劲呀,就甭提了。
首场演出后,有人提议应补加雷锋抓特务的情节,我没理这个茬。
看到毛主席亲笔书写的题词后,我照原样放大,悬挂在舞台的幕布上。有人提出异议:“话剧舞台挂领袖题词,政治味太浓了吧?”我说:“这也是一种创新嘛。”
首场演出后,有人提议应补加雷锋抓特务的情节,我没理这个茬。为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