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钟,毛泽东乘坐的专用列车,徐徐开进了拦河坝临时乘降所。官厅水库工程局局长郝志斋,代表全体水库建设者,走上前去迎接毛主席……毛主席亲切握着他的手,询问他的姓名,又问他:‘你会筑水坝吗?’郝局长如实地回答说过去没筑过。毛泽东对他说,‘咱们都一样,都不会筑,不过筑一两个就会了。’……
初春季节,风和日丽。毛泽东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不顾乘车的疲劳,大步向工地走去。……(毛泽东)不时询问一些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嘱咐一些相关事项……(毛泽东)颇有兴致地健步登上拦河大坝,从近300米长的大坝西头一直走到东头,详细地查看了溢洪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又认真地询问了水库的设计、施工和即将运用等情况……”
1954年,当时已经60多岁的毛泽东,水没喝,饭没吃,一连在工地上视察了5个多小时。直到下午2点左右,才向大家挥手告别。
据记载,1954年5月底,官厅水库整体完工,喜报送给毛泽东时,他欣然提笔,写下“庆祝官厅水库工程胜利完成”的贺词。在庆祝大会上,当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把绣着毛主席题词的锦旗展现在水库建设者面前时,整个会场一片沸腾。
50多年过去了,延庆人没有忘记毛主席对官厅水库的关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在延庆档案馆的展厅里,毛主席照片前,总有参观的群众流连忘返,特别是参与水库修建的建设者们,当年工地上的“壮劳力”,如今已经是耄耋老人,他们不时向身旁的年轻人讲述当年的人和事。
链接
捐出来,发挥最大价值
向延庆县档案馆捐赠照片的,是作者侯波的儿子和儿媳。
采访中,侯波老人的儿媳朱清宇介绍,去年12月25日,他们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老照片记录毛主席视察官厅水库》,“这两年,我们正在整理老人手里留存的一些照片,发现文章中提到的照片,只是这组照片中的一张,我们家还有其它两张。我们希望这些照片都能归到专业机构去,得到利用,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所以决定捐赠出来。”朱清宇说,他们又从老人举办历次展览留存下来的照片小样中,挑选出了跟延庆有关的毛主席在青龙桥火车站的照片,一并捐赠。随后,他们主动跟延庆县档案馆联系,近日,档案馆工作人员登门拜访,将珍贵照片收入馆藏。
红色摄影家夫妇
据了解,侯波老人生于1924年,14岁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吴青训班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她被调到中南海工作,负责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一干就是12年。毛主席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都出自侯波之手,包括畅游长江、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回韶山等。目前,侯波老人的子女正在对这些照片进行扫描、归类。
而侯波的丈夫徐肖冰,同样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他1937年参加八路军。延安抗大学习期间,拍摄了毛主席给抗大学员讲课的珍贵镜头。先后参与了《延安与八路军》、《抗美援朝》、《开国大典》等多部重要纪录电影的摄影或编导工作;同时在摄影创作上成就斐然。
徐肖冰已于2009年去世,享年93岁。而今年89岁的侯波老人,因病长期住院。“二位老人都是生病以后才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时他们的语言表达已经不是很好了,所以除了那些已经公开发表、很有名的作品外,其他很多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都没有机会知道了,非常遗憾。”朱清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