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精神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标定了我们如何抵达明天的精神路标。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老区人民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追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壮阔征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财富,是激励老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推动振兴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
老区精神充分展现了老区人民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立场。因为坚信共产党所信仰的主义是宇宙真理,所指引的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方向,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坚强的后盾。“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这份出自江西省永新县普通农民党员贺页朵之手的入党誓词,是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他对党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这一革命信念,也支撑着贺页朵始终勇敢地冲在斗争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赣南13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40万,先后有33万人参加红军,支前的有60余万人。正是千千万万的老区人民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在老区人民的支持下才能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老区精神体现了老区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行动。革命老区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红色故事,都凝结着老区人民艰苦卓绝的牺牲与奉献,老区人民的巨大牺牲与奉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丰碑上。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持与奉献,就没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蓬勃革命形势,就没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豪迈底气,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壮美篇章。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踏上战略转移征途时,于都人民自愿贡献了800多条船,千家万户拆了门板、床板、瓜棚、店铺板支援架设浮桥,有的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捐献了出来。周恩来获知后,感慨道:“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瑞金沙洲坝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壮烈牺牲”,兴国籍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义无反顾”赴前线等无数先进典型,是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有了老区人民的支持与奉献,中国共产党才能在腥风血雨中由小到大、从弱变强,在战火硝烟中砥砺前行,最终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
老区精神展现了老区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和为改变命运“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老区和老区人民面临着异常艰苦的生存环境,“真是苦得不能再苦了”。但是,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以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奋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执着,拖不垮、打不烂的坚韧品格,一次又一次战胜强敌,并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光辉诗篇。中央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保持了南方游击区的革命支点和革命的骨干力量。正如陈毅所说:“靠人民,支援永不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老区人民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创造了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辉煌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重要社会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