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南海内部电影”,通常说的就是西楼大厅所放映的电影,是中央领导人同机关干部、职工一起看的公开发行或暂不公开发行的电影。凡是能进入甲区或在甲区内工作、居住的人,不分干部工人,职务高低,除了个别情况以外,都能在每周三、日这两天晚上的7时30分,到西楼大厅买票看电影,每场票价两角,包括首长及其家属,无一例外。(2010年1月24日人民网转自《重庆晚报》)
看电影就得买票,中央首长也不例外;在外吃饭就得付钱,国家领导人也没特殊。比如,毛泽东吃武昌鱼自己掏钱的故事,讲的是1964年到1976年,吴连登以“生活管家”的身份陪毛主席走过最后的岁月,也随毛主席来过武汉多次。他透露毛主席在东湖梅岭居住期间所吃的武昌鱼、蔬菜等餐食,全部由他自己掏钱付费。吴连登说,毛主席有一条铁的纪律,自己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许占公家任何便宜。当时毛主席的工资是400多元,每个月固定要扣掉房费、水费和家具使用费80多元,其余的钱,他用来购买烟、茶等。又比如,周恩来总理当年外出吃饭必付饭钱。有一次去杭州出差,在楼外楼用餐,周总理点了西湖醋鱼等菜,结账时唯恐饭店少算,到了机场还托人再补10元,总共付了30元,其实,那顿饭实际上是19元。看来,身为大国总理,对“鸡毛蒜皮”的吃饭问题相当重视。再比如,胡锦涛请客自掏腰包买酒的故事,讲的是范曾先生所回顾的一个故事。那是在青联任职时,锦涛同志奉调去贵州任职,临行前请在京青联委员辞行。锦涛同志拿出四瓶酒摆在桌上,说这是我自己薪水所购,大家放心。否则,我是没有资格去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可见总书记率先垂范其实非今日始。一个人的高尚情怀与风格,往往从他生活里的一些小事情反映出来。不多吃多占,看似一个极为普通平常的事情,从这里,往往看一个人是否廉洁自律的作风,表露出一个人的高风亮节。这些从战争年代培养和继承下来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讲特殊”的好传统、好作风、好习惯,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和怀念。
自立党之日起,我党就已经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这就意味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更应该是人民的榜样,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要与大家一视同仁,在任何事情和问题上不搞特殊、不搞特权,相反应该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执行有关规定。包括看电影就得买票、在外吃饭就得付钱等等这样的“小事”、“小节”,这是干部的作风,更是干部的操守。对此,在20世纪60年代初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一次中央会议上,邓小平谈到干部作风时,还专门以此为例。他说:“这是中央以身作则,带了个好头,它好就好在:(一)不论是谁自己掏钱买票;(二)坚持同机关群众一起看,并且形成了制度;(三)在规定时间、地点放映,没有谁等谁、照顾谁的问题,到时间就放;(四)不搞首长个人专场,没有特殊化。”
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不讲特殊、不搞特权等,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纪律要求。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人民公仆,有点高高在上了,有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了,有点想搞特殊化了,就像电影《小兵张嘎》中的那位日本翻译官一样蛮横恃权,“老子下馆子也不付钱,吃你两破西瓜还要钱”,全然一副强盗逻辑和官僚嘴脸。不要说,平时自己的一些小“吃”小“看”,从不花自己的钱、掏自己的腰包,就是大吃大喝、大玩特娱,也一概是“公家报销”、“公款买单”,家里有个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也是大摆豪宴,竭尽敛财之能事。这其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丢失,是对党性党风党纪的极大践踏和破坏,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最大背离。
也许有人说,看个电影自己掏钱买票、吃顿饭自己掏钱付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