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10周年,教育部、科技部、解放军总装备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缅怀聂帅。
聂帅伟大光荣的一生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他主持制定的《科学工作十四条》却已很少被人提及。
1957年“反右派”运动以后,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知识分子普遍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倡知识分子“又红又专”时,在对“红”与“专”的关系讨论中,许多问题在认识上模糊不清,浪费了许多科技人员的时间,影响了研究任务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聂帅认为如果像以前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会对科研工作影响很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1961年1月,聂帅同韩光、张劲夫等商定,对科技战线进行大范围地深入调查研究,以期搞出一个能推动科学工作发展的条例来,随即组织力量在各地、各有关单位展开调研。1961年4月,他在杭州组织国家科委、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等领导在各自调研素材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简称《科学工作十四条》)的初稿,并于6月上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这个《科学工作十四条》,后来被邓小平称为“科学工作的宪法”。“十四条”草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一致通过后,经毛泽东批准,于1961年7月19日正式以中央文件形式下发。它在自然科学界乃至整个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普遍欢迎,科技人员为之精神振奋。
今日重温《科学工作十四条》,依然深刻感受到聂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倡导和坚持科学求实精神,尊重科学规律,坚持按科学规律进行科技管理工作。
首先,《科学工作十四条》明确提出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1960年代初,聂帅针对当时一些“左”的观点和做法指出,科研机构中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出成果,出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来进行,必须服从和服务这个根本任务,不能让过多的社会活动影响科研,必须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6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其次,把握科学规律,正确处理学术民主和集中指挥的关系。聂帅强调在科技管理中,要有“充分的学术民主”,鼓励各种学派、不同学术见解和不同学术主张之间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自由竞赛;同时又要有“高度的集中指挥和明确的责任”,在发扬学术民主的基础上,善于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群策群力,攻克科技难关。《科学工作十四条》第十条明确指出,“科学工作中,提倡自由辩论,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贴标签的‘三不主义’,允许保留意见”。
最后,实事求是,探索科技管理的科学方法,力主科研工作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聂帅经常说:“既要有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想得远些,不怕失败,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重视客观规律”,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坚持真理,说真话,报实情”,坚决反对好大喜功搞科研“大跃进”。在他的倡导下,我国国防科研试验和大型武器装备研制,始终坚持实行行政指挥和技术指挥“两个系统两条指挥线”,坚持“科研三步棋”,不断增强研制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注重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总体设计部”的作用,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重大胜利。《科学工作十四条》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逐步由外行变为内行”,“科研单位要在党委领导下,贯彻由科技专家负责的技术责任制,基层党组织只起保证作用”。
近50年过去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在科研外部环境、产学研结合、协作精神、学术争论、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受到了高度关注。但这些方面的发展与我们的目标还很不相称,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与我们的国力也很不相称。一些操纵科研项目的事件时有发生,科研工作弄虚作假的事情屡禁不止。如何克服和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重读聂帅的《科学工作十四条》,意义深远。
《科学工作十四条》的纲目
(一)研究机构的根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
(二)保持科学研究工作的相对稳定。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大跃进以后,在科研工作的任务、方向、人员设备、制度等五个方面面临频繁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是强调科研部门必须保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急需的关键性科学技术过关,但又不排斥一些探索性的项目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四)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检查科学工作计划。
(五)科技人员要在工作中发扬敢想、敢说、敢干,但又要与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结合的“三敢三严”精神。
(六)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 5 天时间搞科研工作。
(七)采取措施,着重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对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要重点支持重点培养。
(八)科研部门要与生产单位、高等院校加强协作和交流,共同促进科技进步。
(九)在人力物力财力使用上,要贯彻“勤俭办科学”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