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毛泽东是防治腐败的绝顶大师,他整治腐败有许多高招,借古鉴今、以古示今、以史育人就是其中一招。他多次用李自成的例子教育党员干部,使反腐败受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1944年清明节刚过,在古城延安毛泽东的办公室里,一连几夜灯光没有熄灭。毛泽东正在思考着如何将整风运动引向深入。这一天毛泽东没有著述,也没有批示文件,整整一个通宵,他在伏案反复阅读《新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天快亮了,他把秘书叫来,吩咐道:“把报上的文章印成册子,人手一份。”秘书接过报纸,是3月19日至22日的《新华日报》,毛泽东用红笔圈出的文章是《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写的。毛泽东郑重地说:“告诉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当做整风文件看。”
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骄傲的错误。”李自成的失败是血的教训,他的惨痛的“错误”是,因胜利而骄傲,又因骄傲而腐败,再由腐败而亡国。一个含辛茹苦、流血流汗打下来的江山,居然没几天便糟蹋完啦。所谓“打江山18年,坐江山18天”,这样一个错误真是非同小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犯不起!
就在整风运动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把李健侯写的小说《永昌演义》推荐给毛泽东,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读了郭沫若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又看了《永昌演义》,深深地思虑着这一段值得中国共产党人永远警觉的兴亡史。在陕北这块诞生过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的根据地里,抚今追昔,毛泽东感慨很多,他对李自成一生的是非成败有了更深地认识。
毛泽东仔细研读了《甲申三百年祭》后,挥毫给郭沫若复信:“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成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就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
毛泽东由李自成又想到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洪秀全的失败也是同样的原因。毛泽东不光注意李自成和洪秀全的成败教训,他还饱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在他的胸中始终藏着一部中华五千年的兴亡录。
毛泽东深知腐败是一种顽症,历朝历代都存在,而且是与史俱来的怪现象,因此,他努力探求如何防止和解决这种痼疾。在漫长的历史中,他注意到带有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自秦以来2000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因胜利而骄傲,因骄傲而腐败,因腐败而亡国,均未能逃脱“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历史周期律。秦汉三国是这样,隋唐五代是这样,宋元明清是这样,连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洪秀全也是这样。
我国远在战国时代,贪污现象就已经很普遍了。秦汉时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体确立后,贪污亦愈演愈烈。在宋代,官僚中“赎货暴政,十有六七”。明代,“贪官吏遍布内外,剥削及于骨髓”。清代官吏贪污之风更甚,军机大臣和坤通过贪污受贿竟积累了约十亿两银子的财富。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史,在毛泽东的胸中燃起了不平静的火焰。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杜绝几千年来的贪污腐化的弊端呢?这是毛泽东从延安时代一直到建国初期所思虑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并且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延安,毛泽东和黄炎培谈到如何跳出“周期律”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随之而生、滋生蔓延,少数官员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贪污受贿,权力寻租,买官卖官,骄奢淫逸,让人痛心疾首,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党的生死存亡构成潜在威胁。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还是毛泽东提出的办法好使,这个办法“就是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