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歌舞>>正文
东方主战场上的音乐丰碑
来源:《北京日报》2025年8月26日
作者:曾伟
浏览次数:
2025-08-26 16:26:3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那段彪炳史册的岁月里淬炼的经典音乐作品,重新走近救亡图存的苦难与辉煌。

   “二战”期间具有标志性的中国音乐作品,大多聚焦抗战主题。它们中有贺绿汀1937年根据八路军游击战法创作的《游击队歌》,麦新1937年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冼星海1939年与光未然合作的《黄河大合唱》、与塞克合作的《生产大合唱》。此外,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及《抗敌歌》《热血歌》《新四军军歌》《八路军军歌》《救国军歌》《远征军歌》《我们在太行山上》等,无不表达出中国人民誓死打败侵略者的意志和决心。

    在描述“二战”、诵咏和平的音乐创作领域,中国作曲家以本土化音乐语言构建了独特的“二战”叙事,成为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音乐见证。

    中国抗战时期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于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1938年光未然在壶口瀑布渡黄河时被壮景所震撼,后结合行军见闻完成歌词。冼星海在延安窑洞中仅用6天完成作曲。作品通过《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等八个乐章,展现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被誉为“一曲可顶十万毛瑟枪”。八十多年来,其激昂的旋律始终萦绕在国人心头。1970年由中国音乐家集体改编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更是通过西洋乐器对中国合唱音乐语汇的诠释,使其成为全球认知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符号。据不完全统计,该作品已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演出逾千场,成为享誉全球的经典钢琴作品。

    由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郑律成与莫耶当时在延安,受革命激情与宝塔山自然风光的启发,创作了这首最初名为《歌唱延安》的歌曲,后更名为《延安颂》。歌曲开创了中国颂歌体裁的先河,2009年被列入“中宣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延安颂》以宝塔山与延河水为意象,将革命圣地的壮美与抗战激情熔铸于旋律之中,开创了抒情性与战斗性交融的红色音乐范式。

    作曲家吕绍恩1960年创作的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作品,2005年应上海出版社之邀将原曲扩写成三乐章协奏曲并易名为《血战狼牙山》。作品以1941年五名八路军战士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后跳崖的真实事件为题材,开创了战争题材琵琶“武曲”的新范式——在曲式上,首次在琵琶曲中借鉴西洋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同时保留传统叙事体“武曲”结构,在激烈叙事中融入情感层次,通过慢板段落刻画悲壮情怀。

    音乐作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既铭刻着战争的创伤,也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力量。这些作品通过艺术重构,将个体苦难升华为集体记忆,形成独特的“战争美学”范式。从档案学视角看,它们保存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密码。

    今天,我们重温这些热血奔涌的抗战作品,从中更能关注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新媒体传播则使“黄河”等作品获得重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听、开始唱,及至频频亮相国际舞台,这些足以证明伟大的艺术作品能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沂蒙姥娘 网络广播剧(图)
·下一篇:无
·东方主战场: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观《东方主战场》电视片有感
·《抗战》素描胜利在世界二战东方主战场上的勇敢忘我、血战到底的伟大族群——中
·《抗战》素描胜利在世界二战东方主战场上的勇敢忘我、血战到底的伟大族群——中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东方主战场上的音乐丰碑
“宣传出去 争取过来——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世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扎实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
《回望华南抗战 汲取奋进力量——纪念中国人
尹宪成、朱洪芝:伟人颂:永生的回忆 深深的
特稿:伟人颂:永生的回忆 深深的怀念——写
李嘉鹏、田永奇:郑州二七纪念塔里的精神回
特稿:郑州二七纪念塔里的精神回响(组图)
人民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冀东抗战史专家走进唐山博物馆担当讲解员(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