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蒙姥娘》封面
根据庞松石记述红色家史创作 编剧: 汇声 刘莹 由心灵的呼唤朗诵群、山东老干部之家朗诵团演播 剧组人员: 导演:汇声 监制:张慧 录音合成:雅玲 后期制作:汇声 旁白:刘莹 石大娘由庞松石扮演 石金鼎由刘博学扮演 石金芝由陈元舜扮演 石金铎由姜苏华扮演 石健由惠勇侠扮演 金兰由张男扮演 庆法由朱和顺扮演 邻居甲:卢夔琳 邻居乙:张生妹 匪兵甲:朱和顺 匪兵乙:孟兆海 《沂蒙姥娘》故事梗概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沭河岸边的石家村,有一位被人称为“当代佘太君”石大娘。她把三个儿子送到前方去打日本鬼子,全都壮烈地牺牲了,他强忍丧子之痛,接着又送女儿和两个孙子参加八路军,爱国之心令人敬佩。善良质朴,坚忍刚强的“沂蒙姥娘”形象,是千千万万沂蒙山老解放区妇女的缩影。 本剧是根据庞松石记述的红色家史创作,由汇声、刘莹执笔完成。庞松石饰演了剧中的主要人物石大娘,也就是她的姥娘石李氏,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本剧由心灵的呼唤朗诵群和山东老干部之家朗诵团合作演播,网上排练录音,后期制作完成。大家用心投入作品,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 (汇声 稿)
引子 第一幕 小村喜事 第二幕 兄弟英烈 第三幕 前赴后继 第四幕 感天哭棺 第五幕 义薄云天
引子
(音乐《沂蒙山小调》起) 旁白:我出生在老家沂蒙山区的沭河岸边。生下来母亲就把我送到姥娘家抚养,姥娘是当地人对外祖母的称呼。在这里我长到了五岁,对姥娘和姥娘家的人感情很深。 我讲的就是俺姥娘的故事。姥娘石李氏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一双旧式小脚就没走出过十里八乡,可是她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在我乐善好施、当过郯城县议员的姥爷去世后,30多岁守寡的姥娘一人拉扯起5个孩子,最小的只有6岁,也就是我的母亲石健。姥娘凭着她从小在《三娘教子》《岳母刺字》等古书唱词里懂得的中国传统道理,精忠爱国,深明大义,被郯城的老百姓誉为“当代佘太君”。 故事的开头,就从俺三舅石金铎的婚事说起吧。那是1938年冬天,年关将近,石家村响起了一阵阵的鞭炮声,俺家有喜事儿了……
第一幕 小村喜事
(欢快的《山东小曲》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子们嬉笑声,大声喊着当地流行的童谣) 孩子们:“重(chong)沟石村石大娘,抗日工作做得强,娘送儿来妻送郎,三个儿子上前方!”(重复)…… 石大娘:呵呵,孩子们,别夸俺 ,奶奶做的还很不够哪。快来,吃花生,还有大枣,(孩子们一哄而上“奶奶我要”)别抢,别抢,都有呢,呵呵呵呵。 乡亲甲:石大娘,今天你家老三金铎娶媳妇啦,恭喜呀! 石大娘:同喜同喜,快里屋里坐,炕头上坐。 乡亲乙:哎,大娘,你家老三成亲,老大老二回来了吗? 石大娘:没有,他两个哥哥在外边都忙,回不来,家里都是女人和孩子们张罗。这老三在外边也忙,还是我捎信儿强把他叫回来的。 乡亲甲:大娘,那媳妇咋样啊? 石大娘:好着呢,邻村他大表姑给说的这门亲事,姑娘叫金兰,模样周正,一手的好针线活,俺看着就喜欢。 乡亲乙:大娘,再等上个一年半载的,您又要抱个大胖孙子啦,有福啊。 石大娘:哎,小子们都在外边打鬼子,等打跑了鬼子,咱老百姓才真有福享哪!呵呵~ (屋里嘻嘻哈哈的说笑声) 旁白:姥娘站在小院门口,一个个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乡亲们。三舅金铎不知何时站在了姥娘的身旁。 金铎:娘,外边怪冷的,回屋睡吧,都忙了一天了。 石大娘:嘿,你这个三小子,怎么出来啦?还不回新房里陪你媳妇去? 金铎:(尴尬地)娘,俺,俺跟她只见过一面,咋就成俺媳妇了? 石大娘:你个臭小子!咱乡下人不都这样?你整日价在外边东奔西跑地,啥时候能娶上个媳妇?金铎啊,你是娘最小的儿,你娶了媳妇,娘的心事儿就了了。你妹妹年纪还小,留在娘身边,你们不用挂着娘,啊。 金铎:可她比俺岁数大呢。 石大娘:你懂什么?媳妇大会疼人儿。还杵在这里干什么?快回屋去,这个傻小子,呵呵。 (温情的琵琶曲响起) 旁白:洞房中,油灯忽明忽暗,新娘坐在油灯下,羞涩地低头不语。 金铎:你,你来俺家还过得惯吧? 金兰:嗯 金铎:俺在外边总不着家,你不憋屈吧? 金兰:嗯 金铎:俺这次回来,只能在家待三天,又要回队伍上去,你没不痛快吧? 金兰:嗯 金铎:俺走了以后,你在家好好伺候咱娘,大嫂二嫂都有孩子,家务活你多干点。 金兰:嗯 金铎:怎么老是嗯、嗯的,你倒是跟俺说句话呀。 金兰:(羞涩地)俺给你做了一双鞋,你试试看合适不。 金铎:做了双鞋?你咋知道俺的脚多大尺码? 金兰:上回见面,俺不敢看你的脸,低着头只看见了你的脚,看着看着就记住了。 金铎:呵呵,你可真行。嗯,正好合适,怪道俺娘说你心灵手巧呢。 金兰:你这一走,啥时候才能回来? 金铎:嗯,说不上。但能肯定的是,等赶走了小鬼子,俺一定回来,跟你好好过日子,行不? 金兰:嗯,你可别让俺干等啊。 金铎:不会的,俺石金铎说到做到。金兰~ 金兰:金铎~ (音乐减弱)
第二幕 兄弟英烈
旁白:那是1941年4月25,在石埠村的一间民房里,担任苍马办事处石埠乡民主乡长的大舅石金鼎,秘密迎接参加会议的八路军武工队的干部,召集这次会议的就是担任苍马武装部部长的二舅石金芝。 石金鼎:(开门声,悄声地)二弟,同志们都来了吧? 石金芝:都来了,大哥,有你的安排,我们才有个落脚开会的地方。 石金鼎:这里也不是很安全,敌人的耳目很多啊。二弟,自从你率领武工队伏击了鬼子,敌人对你恨之入骨,发誓要你的项上人头,你可要当心哪。 石金芝:大哥,放心吧,我石金芝的头没那么好拿的,人们不是叫俺“铁打铜铸石金芝”吗? 石金鼎:可不能大意啊。 石金芝:知道了。庆法! 庆法:到! 石金芝:在外面加强警戒,一有动静,马上报告! 庆法:是! 石金芝:(压低声)大家都到齐了?现在开会。同志们,眼下日本鬼子疯狂地蚕食我们的根据地,对解放区进行严密的封锁。咱们苍马根据地只剩下在徐家贺城、旺南庄、岭南头、曹庄一带,南北不足20里地,东西不到5里地,就这么一块弹丸之地,日伪军笑话咱是“一枪可以打透的根据地”。中共山东一区党委为加强我们地区的力量,派富有斗争经验的115师东进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白涛同志,到苍马来领导我们的斗争。白涛同志来到以后,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把零星的抗日武装集合起来,成立了苍马游击大队,配合115师东进支队打了几个打胜仗,保住了我们的这块“弹丸之地”解放区。下一步,我们要扩大战果,夺回我们失去的根据地。 与会者:好! 石金芝:下面我来布置这次作战任务——(悄悄说话声) (急促的敲门声) 庆法:石部长,不好了,敌人发现我们了 石金鼎:二弟,赶快转移,我掩护! 石金芝:不,大哥,你有三儿三女,一大家子人,你不能…,我掩护,你快走! 石金鼎:论公我是这个乡的乡长,在我的乡里要听我的!论私在家里我是哥你是弟,也要听我的!(响起枪声)敌人是冲着你来的,不能让敌人得逞!咱哥俩长得像,还是我掩护你,快!快带你的人从东边撤!(拔枪冲了出去) 石金芝:大哥—— 庆法:石部长,快走吧 石金芝:撤! (石金鼎开枪吸引敌人) 敌人甲:报告长官,前边有人向西边跑了,好像是石金芝,是抓活的还是打死他? 敌人乙:石金芝是个死硬分子,抓活的也不会开口,看看他弟石金铎就知道了,快追,给我往死里打,往死里打! 敌人甲:是! 石金鼎:(喘着粗气)坏了,没子弹了。二弟,你跑出去了吗?(枪声密集)娘,俺这个当大儿的没能给您尽孝,来生再报答您老的养育之恩吧。(冲出去继续吸引敌人,敌人疯狂开枪,石金鼎中弹倒下)啊——(一声壮烈的音乐)
第三幕 前赴后继
旁白:二十多天后,二舅石金芝的警卫员,我叫他庆法哥,急急忙忙到石家村来报信,找到我母亲石健。(急促的脚步声) 庆法:小姑,可找到你了 石健:庆法,你怎么在这里?俺二哥呢? 庆法:小姑,俺~,俺没保护好石部长,石部长他——他牺牲了 石健:啊?二哥牺牲了?不,不会的,大哥说,他会掩护二哥,不会让敌人伤害他的。 庆法: 4月25在石埠村开会,被敌人发现,石乡长为了掩护石部长突围,中弹牺牲了。 石健:啊?俺大哥也牺牲啦?庆法,你说说,俺二哥到底是怎么牺牲的? 庆法:5月16那天晚上,我们驻扎在临沭西里庄。敌人佯装八路军摸进村子,除掉了岗哨。石部长听到动静出来查看,被敌人偷袭,中弹负了重伤。双方的激战一直持续到天亮,敌人被我们打退了,但石部长没能熬到天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石健:4月25,5月16,俺大哥二哥牺牲前后只差21天呀。庆法,俺大哥二哥的尸首在哪里? 庆法:石乡长牺牲后,白石官庄的一个拥护共产党的堡垒户石焕荣,冒着被牵连的风险,偷偷把石乡长的遗体埋在自家的菜地里,对外就说是外地的亲戚死了,临时埋在这里的。不到1个月石部长也牺牲了,他的遗体也抬到了白石官庄,和石乡长一起埋在了石焕荣家的菜地里,等待有朝一日启棺厚葬。 石健:那要捎信给俺三哥,让他无论如何回来看看娘。 庆法:小姑,别,别捎信了 石健:为什么? 庆法:俺金铎叔,也…. 石健:什么?你说什么? 庆法:俺金铎叔,早在两年前就牺牲了。 石健:啊? 庆法:本来组织上准备派担任滕县县委宣传部长的石金铎同志去延安学习,但是被该死的叛徒出卖了。39年5月,滕县的汉奸头子申宪武抓住了金铎叔,关在峄县二龙庙一个叫刘家车峪的地主的仓房里。吊打、灌辣椒水,百般折磨,石部长坚贞不屈,誓死不投降。敌人用尽手段没有效果,就残忍地枪杀了石部长。临刑时他大喊:“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共产党万岁!” 石健:三哥,俺的好三哥呀!(哭) 庆法:小姑,别哭了。上级说,俺大叔二叔牺牲的消息,组织上会告诉奶奶,但是俺三叔牺牲的消息,暂时先别告诉奶奶,接二连三的打击她会受不了的。组织上正派人去寻找石金铎部长的遗体,等找到了,兄弟三个会一起安葬的。 石健:嗯,俺知道了。 旁白:姥娘得知了两个儿子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可她没有当着人流一滴眼泪,默默地忍受着丧子的痛苦。党和政府为表彰石金芝同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夏庄召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数千人聚集到悼念会现场,为抗日英雄送行。当时姥娘被请上了主席台,苍马办事处的负责人刘白涛同志在追悼大会上讲了话。 (脚步声,开门声) 旁白:回到家,姥娘和我母亲石健坐在一起说话。(开门声) 石健:娘,您累了一天了,喝口水吧。 石大娘:哎,(喝水声。音乐起)妮儿呀,你大哥二哥都没了,他们是为国捐躯,为民除害,死得值,娘没什么可说的。可你三哥自打成了亲,就没回过家来,他不回来看娘就算了,咋也不回来看看他那刚过门的媳妇?唉,被窝还没暖透呢,就走了,怎么对得起人家金兰闺女哟! 石健:娘,俺三哥他—— 石大娘:他怎么啦? 石健:俺三哥——,俺三哥在鲁南一带工作很忙,听说组织上要派他到延安学习,说不定来不及回家,就去延安了。 石大娘:去延安?那敢情好,好好学习,好好进步,娘不拖后腿。 石健:娘,您真是俺的好亲娘! 石大娘:妮儿啊,娘只有你这么一个最小的老生闺女,本打算把你留在娘身边哪儿也别去。可现在小鬼子还没有赶跑,咱队伍上需要人哪。娘想把你和你大哥的两个儿子也送到咱队伍上去,参加八路军,你愿意吗? 石健:参加八路军?当然愿意,俺早就想参加八路军了,可娘你….. 石大娘:别挂着娘,有你三个嫂子呢。你和你两个侄子都还年轻,到队伍上好好干,替你大哥二哥报仇哇。 石健:(自言自语地)还有俺三哥—— 石大娘:你三哥? 石健:(突然意识到失言,改口道)啊,还有俺三哥在队伍上打鬼子,替俺大哥二哥报仇。 石大娘:金铎,我的儿啊,你在哪里呀?娘把你送出去干大事,可娘没有一天不挂牵着你,盼着你早点平安回家。唉,把娘的头发都熬白啦!
第四幕 感天哭棺
旁白:1946年,艰难困苦的抗战终于胜利了。组织上派庆法哥照顾烈士的遗属,并且赶在清明节,把石家三位烈士的遗骨移棺回乡安葬。这天姥娘和三舅母站在村头翘首遥望,像在等着什么人回来。 (脚步声) 庆法:奶奶,三婶子。 石大娘:庆法,可把你盼回来了,俺托你办的事办成了吗? 庆法:办成了,俺大叔和二叔的遗骨已经入殓启棺,马上就到了。这边的丧事,俺会帮您打点好的,请奶奶放心。 石大娘:那,你三叔找到了吗? 庆法:找到了 石大娘:找到了?太好了! 金兰:快说,你三叔是胖了还是瘦了? 庆法:(支支吾吾)胖,胖了 金兰:好,人呢?人在哪? (噗通跪下声) 石大娘:庆法,你这是干什么? 庆法:奶奶,三婶子,俺对不住你们,俺三叔来家是不假,可回来的他是个死的呀……(哭) 石大娘:啊?金铎也…… 金兰:(哇地哭出声)金铎,天天盼夜夜想,盼了七年,想了七年的人啊,谁知道你早就不在啦!(呜呜~) (农村丧事唢呐曲) 旁白:三副棺材停放在村子庙堂里,小小的石家村丧乐齐鸣,幡帐飘扬,白花花的纸钱满天飞舞,按照当地的风俗,全村百姓给石家三英烈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丧事。 庆法:奶奶,按咱老辈的规矩,出殡是要孝子在前头领棺带孝、摔老盆的,可俺三叔三婶,他们…. 石大娘:是啊,金铎成亲只三天就走了,这一走就没回来,他俩没有孝子可怎么出殡呢?她三嫂子,不行你就过继个儿吧? 金兰:俺一没房子二没地,过继个儿,能给人家什么呀?娘,您別犯难了,我来领棺,送金铎上路!来,给俺披麻戴孝! 石大娘:俺的好媳妇。 (“砰”地一声摔瓦盆声,全村人一起恸哭,感天动地) 金兰:哎呀,俺滴个天呀,你好恨的心哪,一声不响地把俺一个人甩下了,俺可怎么活呀,呜呜…. 石大娘:俺可怜的媳妇,不哭,从今以后俺就是你的亲娘,有俺一口就有你一口,娘不会屈着你。 金兰:娘——! 石大娘:咱老石家的女人,要学那杨门女将,“有尔在国不破,有母在家不亡!”。男人没了还有女人,天塌下来咱也能顶着,要把孩子们拉把大,咱这个家不能散! 启棺,上路! (沉重悲壮的乐曲响起,众人抬棺前行,哭声震天) (二胡的悲声) 旁白:直到丧事全部结束,夜深人静之时,小院里才传出了姥娘撕心裂肺的哭声。 石大娘:(哭喊,悲痛的音乐)我的三个儿呀,娘身上掉下的肉呀,你们全都撇下娘走啦,可痛煞为娘啦,呜呜——
第五幕 义薄云天
旁白:1948年1月,我降生了。当时父母都在部队上,由于战斗紧张日夜辗转,带着我实在不方便,母亲无法,只好又来找姥娘了。 石健:娘! 石大娘:哎,闺女,回来啦?这就是你刚生下的小妮儿,来,让姥娘抱抱,嗷嗷。起名了吗? 石健:大名还没起,先起了个乳名,叫“换新”,咱们就要胜利了,要换个新中国了。 石大娘:换新,换新,好! 石健:娘,又要给你老人家添麻烦了 石大娘:说什么呢!孙子孙女是俺石家的根儿,外孙女也是俺石家的根儿,留下,娘给你带大! 石健:娘,这些年您太苦啦!那年敌人大扫荡,跟区上失去了联系,您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出去讨饭,二哥的两个小儿子都在讨饭的路上,经不起病饿,先后夭折了。 石大娘:唉,俺那可怜的小孙子哟。 石健:要不俺再到区上去找找领导,给家里点补助? 石大娘:不用,领导上大事都忙不完,别再给公家添麻烦了,娘能克服。再说,还有庆法呢,隔三差五地就来家帮一把,跟家里人一样。 石健:娘,孩子这么小,您拿什么喂她? 石大娘:办法总是有的。村子里有生孩子的,娘就抱去东家嘬一口,西家嘬一口,总能吃个半饱。再不行,俺就嚼烂了干粮对着嘴喂,你放心,饿不死她。 (门“吱嘎”一声,三舅母走进来) 石大娘:她三嫂,快进来,咱娘仨拉拉呱。 石健:三嫂! 金兰:哎。俺石健妹妹回来啦? (《沂蒙山小调》音乐响起) 石大娘:金兰哪,这么多年,你进了俺石家的门,没过上一天舒坦日子,娘心里总是不落忍哪。要不,娘给你找个好人家,再嫁了吧? 金兰:娘您说什么呢!俺是烈属,要对得起烈属的名分,俺哪儿也不去,生是石家的人,死是石家的鬼。娘,俺这辈子就在石家了。 石大娘:唉,你真是大仁大义的好媳妇呀! 金兰:这是俺石健妹妹的妮儿吗?真俊哪!来,让舅母抱抱。(婴儿的笑声) 石健:三嫂,你要喜欢,换新就给你当干闺女吧。 金兰:(对着石大娘)娘,行吗? 石大娘:咋不行,你无儿无女的,让这小妮儿晚上给你暖暖被窝。 金兰:嗯呐,好闺女,好闺女!(孩子的咯咯笑声) (音乐继续) 旁白:姥娘家又添了一张小嘴,在沂蒙山区这个穷苦的地方,多养活一口人是不容易的。姥娘忍饥挨饿,省下来的喂我,她说:“这妮儿不光是咱家的孩子,也是咱队伍上的孩子,无论如何不能亏着她”。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庆法哥一直兑现着照顾烈属的承诺,对我们一家老小不离不弃。在我婴儿的时候,曾睡在庆法哥挑的行李担子里躲避过国民党还乡团的追剿报复。就这样,我在沂蒙山姥娘家长到了五岁,直到解放后的1953年才回到父母身边。解放后,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姥娘的晚年很幸福,一直活到了93岁,最后安详地走了,和三个烈士儿子葬在了一起。 旁白:2005年,临沂市重沟镇政府在石家村为著名的三烈士开辟墓址并立碑,碑文上写道: 群众:六十年,弹指间,当年日寇铁蹄踏碎我河山。民族危,国将亡,永不屈服的中华优秀儿郎,背负民族希望,筑起铁臂铜墙……长眠于此的石金鼎、石金芝、石金铎同胞三烈士,齐鲁罕有、沂蒙独尊,革命气节千秋照,爱国精神继世长……”。 旁白:沂蒙山,我的家乡,你的巍峨包容,坚毅挺拔,造就了沂蒙山人像你一样的精神品格。我那善良坚忍、义薄云天的姥娘,我那三位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舅舅,我那过门三天、守寡终生的三舅母,我那有信有义、一言九鼎的沂蒙汉子庆法哥,我要把你们的故事讲给后人听,讲给所有人听…..(音乐渐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