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歌舞>>正文
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共鸣——刀郎临沂演唱会(图)
来源: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
作者:李沁子
浏览次数:
2025-07-09 09:25:1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炎热夏日,当西北风沙遇上沂蒙山水,刀郎临沂演唱会燃爆夏夜!7月5日至6日,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2025巡回演唱会在临沂奥体公园体育馆震撼开唱。舞台上,全息光影逼真还原大青山突围的硝烟与孟良崮战役的壮烈,让观众瞬间穿越时空。当《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响起,刀郎将西北胡杨的苍凉与沂蒙山水的灵秀完美融合,现场数万观众齐声合唱,声浪掀翻夜幕。更令人叫绝的是,维吾尔族刀郎木卡姆与沂蒙鼓乐的混搭,粗犷舞步与豪迈号子碰撞出别样火花,让传统音乐焕发新生。

    沂蒙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在讲话中指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个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人民性’成为了中国文艺的关键词,源于人民、服务人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人民始终是文艺创作的力量之源、落脚所在,始终在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舞台上占有中心位置。

    临沂作为革命老区,素有"山东小延安"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山东省委、八路军115师师部所在地,涌现出"沂蒙六姐妹"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诞生于1940年的《沂蒙山小调》,正是这片红色土地上生长出的艺术瑰宝。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公众号文章指出:"沂蒙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种精神通过《沂蒙山小调》等文艺作品代代相传。"当刀郎选择在临沂演唱这首经典红歌时,他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八十余年的精神对话——流行音乐人用当代艺术表达向革命传统致敬。

    刀郎的音乐生涯本身就是一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微缩史。从2004年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举成名,到后来《冲动的惩罚》《谢谢你》等歌曲的广泛传唱,刀郎用他独特的"西域风情+底层叙事"的音乐风格,赢得了数亿听众的喜爱。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看似商业化的歌手一直保持着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情感。据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公众号披露,刀郎曾多次表示:"我父亲是老党员,我从小听着红歌长大,这些旋律已经融入我的血液。"在临沂演唱会上,刀郎对《沂蒙山小调》的演绎既保留了原作的革命激情,又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艺术体验。

    这场演唱会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反映的是当代中国社会一种深刻的文化心理需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恰恰能够满足这种需求。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的文章指出:"红色经典之所以能够被‘再次唱红’,是因为它们承载的价值观念——奉献、奋斗、团结、爱国——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适性。"刀郎的临沂演唱会证明,当这些价值观念通过当代艺术家创造性的表达,完全能够引发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演唱会后,社交媒体上一位"00后"观众的留言颇具代表性:"原来红歌可以这么好听!《沂蒙山小调》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爷爷奶奶那代人的精神世界。"

    刀郎现象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表明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而非固守形式。其次,商业演出完全可以成为传播红色精神的有效载体,关键在于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平衡点。最重要的是,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像刀郎这样的"跨界使者"——他们既了解传统的价值,又掌握当代的表达。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公众号特别强调:"让红色基因融入流行文化血脉,是实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刀郎在临沂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从临沂演唱会现场传出的歌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范畴,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当五万人齐声合唱《沂蒙山小调》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成功的商业演出,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这种自信来源于对革命传统的珍视,也来源于对创新表达的包容。刀郎用他的音乐实践告诉我们:红色文化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以随着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种将传统精神与现代表达完美结合的文化创新,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正如青岛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文章所言:"当红歌被‘再次唱红’时,唱响的不仅是旋律,更是一个民族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这一场演唱会不仅是视听盛宴,更是文化基因的交融。刀郎的音乐扎根土地,与沂蒙精神中“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内涵深度契合。当《西海情歌》的旋律响起,万人手机灯光汇成星河,刀郎哽咽道:“临沂的夜,比西北的月光更滚烫。” 这场跨越20年的重逢,临沂用音乐向世界宣告: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红色文化,风华正茂!

    当沙哑的嗓音唤醒沉睡的经典,刀郎临沂演唱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狂欢,更是一次文化的破圈。在这里,历史与现代碰撞,传统与潮流共生,临沂用真诚与热爱,书写了音乐与城市双向奔赴的佳话。这场夏夜之约,注定成为镌刻在千万人心中的永恒记忆 。

    文章结尾,来谈谈红色歌曲的创作。笔者写过很多红色歌曲,认为红色歌曲的创作需结合历史背景、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通常以革命历史、英雄事迹或爱国情怀为主题,通过音乐传递信念与力量。常用自然意象,如红梅隐喻民族气节,如“青松傲雪立云巅”体现坚韧品格;也可以用‌情感递进‌,从物产礼赞到青春献誓,逐步升华至家国情怀,如《我们走在大路上》从生产场景过渡到民族复兴愿景;大家也可以用‌口语化表达‌:借鉴民间音乐元素,如山歌风格,使旋律贴近群众,增强传唱性。红色文化焕发新生,红色歌曲继承并发扬光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双艺献乡亲:刘秀荣胡房村药王庙唱名段赠丹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书画清音礼赞千年古庙(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双艺献乡亲:刘秀荣胡房村药王庙唱名段赠丹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书画
·王曼祺:“薪火相传,初心如磐” 永远跟党走——甘肃省陇南礼县乡村百姓舞台红歌
·华中鲁艺:一支抗战文艺尖兵(组图)
·特稿:抗战十四年那些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中红网-郑斯维:全国“刘巧儿评剧社”集体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组图)
·文艺评论家布朋振论中国煤矿文工团歌唱家张帆老师的演唱艺术(组图)
·大洋湾音乐节成功密码(组图)
·中红网-马金木、苏浩然、马艳丽:河南义马抗演三队《黄河大合唱》纪念馆奏出新时
·特稿:红安红色歌词两首(歌词)
·中红网-竹枝强:感党恩听党话唱红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共鸣——刀郎临沂演
红色诗词-秦关汉雪:千年 无文无历 无印无信
河北唐山大里街道商会2025年度第二次全体会
红色联播-师蓉、谢良明:建行内蒙古分行、陕
雷锋精神书画展览馆简介
河北衡水:“庆七一,学榜样”全国道德模范
特稿:双艺献乡亲:刘秀荣胡房村药王庙唱名
陶蕊香: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峥嵘岁月——井冈
特稿: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峥嵘岁月——井冈山
特稿:水调歌头·建党日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