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庆大歌舞指挥部成立,并在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一路绿灯。
不仅如此,当时把所有有名的诗人都请来了:有魏巍、徐怀中、阮章竞、贺敬之、乔羽,要求写出最高的水平。安波、马可、吕骥、时乐濛、严克等十几位作曲家,以及一些戏剧学院、中央歌剧院的最优秀的舞美设计也全部请来了。大家集体投入了战斗。正因为如此,后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东方红》,采用了当时的“顶尖技术”——幻灯片。因为人民大会堂舞台太大,宽28米,高18米,又太深,幻灯离天幕距离又远,场景变化又要求迅速,最后总理批示从上海请来制灯专家蒋祖泉。最后天幕上的“长江、黄河”是靠事先绘好的许多幻灯片和几十台幻灯机,每台照亮一个区域,拼接出来的。
这些全国、全军的文艺精英们,终于在8月12日全部到齐,周巍峙作了动员,讲了任务的重要性。
如此盛大的演出,排练仅用了50多天。
总理说,这么大型的歌舞,搞老一套不行
从开始排练到电影《东方红》摄制完成,周总理总共去过剧组26次。在艺术上,总理的要求很高,他特别提出了一条叫做“标新立异”,他说,这么大型的歌舞,搞老一套不行。什么是标新立异呢?总理说,要表现出无产阶级的自信和民族自信。
中国革命有大革命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5次“大仗”,总理要求大家,5次大仗要有5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许多看过《东方红》的人,对剧中没有表现南昌起义感到困惑不解。但撰稿人记得,在写《东方红》大纲第一稿时,南昌起义是完整的一场戏,但在周总理的坚持下删掉了。周总理为什么要删掉这场戏?他说,如果要写,不能单纯地歌颂他,要写他的失败。当时没有经验,不知道起义之后往哪里走,不知道寻找和建立根据地。而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后,就建立了根据地。后来,因为周总理的坚持,这部史诗中只保留了“听,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这句串词。
1964年前后,有26个亚非拉国家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刘少奇和周恩来先后对亚非拉数国进行了大规模访问。因此1964年的国庆要邀请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参加。因此总理特别注意《东方红》中涉及对外关系的内容。
周总理强调,我们要讲国际主义,我们讲究的是和兄弟国家并肩作战,没有不平等。在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的时候,照片上看起来斯大林比毛主席的个子高一些,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出现那种情况的原因是苏联的工作人员利用镜头弄了个“效果”。周总理认为,革命队伍里,不同的国家是平等的,旗帜是一样高的,绝对不能表现得我们贡献更大、力量更强大。
《东方红》实施五级审查制度
周总理说,许多问题不是由他一个人能定的。《东方红》在当时,实际上实行了五级审查制度:周总理一级,文艺界一级,彭真、陆定一一级,刘少奇一级,还有毛主席一级。罗瑞卿到剧组的次数也很多。重要的排练或者总排,也会请陈伯达、康生和江青来看。
自封为“文艺战线上的流动哨兵”的江青来得比较多,还曾经就一些曲子发表过意见。当时,抓京剧革命的江青甚至提出过,加入一些戏曲的元素。这让剧组的同志们很为难。总理提出,可以用戏曲的大旗和人,好像在天安门前翻跟斗一样,说明戏曲界也来庆祝国庆。文革之后,这部分就被删掉了。
在排练过程中,周总理曾经请陈毅、贺龙等老帅来观看,他们也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比如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等几场戏中,旗帜上的字,演员的服装等细节问题。在周巍峙的记忆中,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也来过一次排练场,周巍峙还曾就安源大罢工的一个历史细节向他求证。虽然毛主席在排练的过程中没有来过现场,可是时常听取汇报,对情况也比较了解,不少重大问题都是由他亲自决定的。
定于9月15日进行彩排,演员们实行了连班倒。排练的问题经过总理批示后,一有什么要求马上进行修改,属于“流水作业”,整个剧组,成了“不夜组”,有时候连小便都要憋着。
而这部边排练、边修改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名字却一直没有定下来。一度曾经有过《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灯塔颂》等多个名字。当时的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早在1962年曾提过《东方红》这个名字,1964年的大型歌舞排练到第9版的时候,周巍峙最终确定使用它。周巍峙说,“东方红”这3个字,不只是为了表达对毛泽东的敬仰,“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东方红”也含有这个意思。
主席说,第一场要表现旧中国的上海
1964年9月24日晚,西花厅里进行了十几个小时的审查工作,周恩来总理在灯下,逐字逐句地修订了《东方红》的朗诵词。等总理完成了最后审订工作,天空已经发白。
9月25日,《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最后一次彩排。然而,就在首演前两天,剧组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原来我们发布国庆的口号,习惯就是“庆祝国庆”4个字。9月30日,忽然增加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团结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团结起来”等标语。当时舞美设计使用了幻灯片,如果临时加幻灯片,可能会打乱一些顺序,效果会受到影响。剧组连忙请示总理。总理说,如果可以加,就加,实在不可以,他负责解释。剧组这才放心了。
10月2日晚8点整,来自各国参加国庆观礼的贵宾、工农业劳动模范、陆海空三军战斗英雄、少数民族代表以及各界群众代表共一万多人,观看了演出。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领导出席观看,前来参加中国国庆活动的各国外宾也应邀观看。大幕落下的那刻,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盖过了一切。《东方红》首演大获成功,外宾都纷纷向中国表示祝贺。
10月6日晚,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国庆晚会,毛主席和驻京部队官兵8000人一起观看了《东方红》。主席在观看的时候,点头表示认同。周巍峙的夫人王昆演唱《农友歌》时,主席还说:“她很有湖南革命女性的气派嘛!”最后,毛主席对于整个演出的意见是:“长了,写到1949年民主革命胜利就可结束,将来再说社会主义的事。”他还说,第一场要表现旧中国的上海,表现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苦难,应该根据史实,在“公园”的门口加上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由于舞台背景是幻灯片打出来的,舞美组的同志连夜重绘,第二天的演出,终于多了一块牌子。
中央领导宴请剧组的当天,我国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要接见《东方红》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当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演职人员满怀喜悦等候接见。3点钟左右,中央很多领导同志都到齐了,就3位没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大家等了一会儿,周巍峙说:“我去请他们吧!”周巍峙走到人民大会堂的上海厅左侧。刚到那个厅,就发现气氛不一样:毛泽东正抽着烟在考虑问题呢,刘少奇在看稿子,好像准备修改的样子,总理则在大厅边上的电话间,正在大声通话。
周巍峙看了看,就往后退了一点,不知道该不该回去。他在门外等候的时候,能够看见毛主席和刘少奇面色凝重,而周总理一直忙着打电话。然后,总理挂了电话,他们3个商量了一下,笑笑,就出来了。
出了上海厅,总理就问主席:“给不给他们说?”主席说:“给说吧!”
一头雾水的周巍峙把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到等待接见的剧组人员那里。主席坐下来,总理开始给大家讲话:“我给大家报告好消息,可是大家不要把这个宴会厅的地板蹬坏了!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原子弹,今天成功爆破了。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自力更生搞的!”
所以,《东方红》剧组,可能是全国人民中第一批知道这个消息的——消息的正式发布是在当天晚上的10点——大家听到消息后,特别地激动,但是全部人员都很自觉地保守了7个多小时的秘密。
而接见的时候,周总理居然能把当场的几百个人,一一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接见完毕,操着湖南口音说:“总理,你(记性)好得很啦!”
电影片头“东方红”3个字,是从鲁迅字体中挑出来的
《东方红》在北京连演14场,场场爆满,北京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多场实况转播。中国唱片社发行了《东方红》全部实况录音和选曲两种唱片。中国音乐出版社于1965年出版了相关书籍。《东方红》中的歌曲,成了当年最流行的歌曲。
1964年10月19日,舞台版《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请全体演职人员会餐,吃的是大盆菜,算是奖励。
随后,周总理接受了许多国际友人的意见,决定将这部音乐史诗拍成电影。为了解决许多技术问题,确定增补司徒慧敏等为领导组成员,王苹、李恩杰为导演。电影对原来的舞台演出版本进行了删减,从1965年3月起进行了拍摄前的修改、分镜、定稿、试拍等工作。周总理决定应该以舞台表演为主,拍成纪录片的形式。至于彩色胶片问题,还特别请外交部协助到英国伦敦购买质量最好的“伊斯曼”。为了突出集体创作,参加电影拍摄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律不留演职员表。
9月18日,《东方红》全部关机。完成了宽、窄两种银幕的拍摄。剧组的人员考虑到周总理为了《东方红》付出的心血,曾请他题写片名。周总理欣然为影片题写了“精益求精,后来居上”八个大字,可还是建议用毛主席字体作为片名。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电影片头的“东方红”3个字,是从鲁迅先生的字体中挑出来的。1965年10月1日,《东方红》如期在全国上映。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东方红》被打入冷宫。
1977年初,《东方红》成为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批复映的影片,还在片头加上了长达千字的序言,并用《国际歌》音乐做衬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