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别山,不能不说红安,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过许多奇迹的地方,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摇篮,这里又是大别山红色歌曲和革命歌谣的发源地。《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曾分别伴随着在红安建立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两支红军部队一路唱出红安,唱到延安,唱遍全中国。
金黄沁香的《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啦,亲爱的农友们啦,唱出一个《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这是热情欢快的鄂东北小调《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一共有10段词,这首出自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的革命歌谣原名叫《庆祝苏维埃》。
1929年4月,鄂东北特委召集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指挥员举行第二次联席会议,号召各地要迅速建立苏维埃政权,统一领导组织工农大众开展武装斗争,会议通过了关于苏维埃问题的决议案。会后,黄安县紫云乡、七里坪、高桥等乡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工友、农友们和一些知识分子为了红色政权的成立,创作了一首首歌曲在苏区传唱。在众多的歌曲中,《庆祝苏维埃》因曲调优美、欢快、热情,迅速被传唱开了,一时间成为人们的口头曲。由于革命斗争形势的不断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逐渐由鄂东北发展到豫东南和皖西北革命根据地,这首《庆祝苏维埃》的歌曲也随着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唱出了黄安,唱遍了鄂豫皖。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诞生,人们载歌载舞,再次唱起这首歌曲,庆祝自己军队的建立。
1982年4月,曾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部长和鄂豫皖省特区文化委员会主席的成仿吾重访红安苏区时,再次畅谈《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来历,他说这首歌是由七里坪镇附近一位姓王的小学教员为庆祝苏维埃政权建立而编写的,在当时唱成了流行歌,后来有的地方把这首歌的歌词第一句改称歌名,叫做《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热情地宣传了我党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歌词通俗易懂,曲谱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风味,群众喜爱。他在回忆之中再次深情地哼唱起这首歌,仿佛又把人们带入那个红旗飘飘、锣鼓震天的欢庆岁月。
为了真实记载红安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国家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民歌》第一卷收录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在词曲栏里明确地注明了出自“湖北红安”并标明“小调,八段锦调”,在词曲结尾处作了一段注释,注明最早在大别山根据地的红、麻两县开始传唱。
军歌嘹亮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32年11月30日,留在大别山根据地的鄂豫皖省委,在七里坪檀树岗又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担负起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重任,并连续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三战三捷的胜利。到1933年中旬,鄂豫皖省委由于执行了中央“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使一度红火的斗争形势陷入了低谷,发动的七里坪战役,使我军1.3万余人损失过半,革命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
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鄂豫皖省委痛定思痛,决心重振革命精神,坚持根据地武装斗争。此时的根据地由于经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国民党军的重兵“清剿”,军民的生活非常艰难,“高山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就是当时红军战士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生活的困苦,有些红军战士擅自伸手向群众谋食。此时,鄂东北道委驻在红安天台山,程子华这时由中央苏区来到了这里,与郑位三、刘华清、程坦等住在一起。那时,他们也是山果、野菜、南瓜叶子当饭吃。他们听说有红军战士无组织、无纪律,增加群众负担,认为这在群众中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决定加强对部队的纪律教育。他们教育广大指战员说:虽然部队很苦,但群众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就要为人民着想,要时时不忘严守群众纪律,这样我们才能打胜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