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馆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专题性纪念馆,1977年兴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先在我们修水爆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打出的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第一面军旗,(也就是这种样式的镰刀斧头旗)在我们修水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
请各位上楼继续参观!
这里布局的是三个展厅,共分8大部分,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伟大革命史实。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秋收起义发生的历史背景。请看版面:
第一部分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惨痛失败
先请看这几幅历史图片,它展示了当年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列强横行、军阀混战、人民生灵涂炭的景况。
面对这样一个苦难深重的社会,中国人民的出路在哪里?多少仁人志士在探索寻求。直至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大地现出了希望的曙光!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的主张,国共两党携手合作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和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席卷着大江南北。
这里,请看一下修水县地形图。修水是一个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山区县。1926年4月,这里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5万多人,农民自卫军发展到3万多人,山区里的“农运”,汇入了全国大革命的洪流。这里展示的是当年传入修水的进步刊物;这里陈列的是修水秘密发展中共党员的党旗,叫CCP旗,这面党旗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里陈列的是农会、工会使用过的印章、会员证、文具、农民运动使用过的武器。
大革命的浪潮席卷着中华大地,惊醒了帝国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酣梦。帝国主义眼看北洋军阀不能阻止中国革命的发展,于是公然采取武力干涉,增兵上海,炮击南京,企图在中国寻找他们的代理人。这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准备叛变革命;而在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又错误地认为农民运动过猛,限制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21日,何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致使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国陷入一片腥风血雨、白色恐怖之中。地处边远山区的修水县也在劫难逃,发生了“六七”惨案。这里展示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相继发生的反革命事变的历史图片。从这张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革命失败前后,全国共产党员、革命组织从高潮落入低谷的状况。这里陈列的脚镣、手铐,就是当年修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戴过的刑具。
第二部分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并决定将我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武装起义;还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
7月中下旬,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和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奉命从平江长寿街出发,取道修水,向南昌进发,准备参加南昌起义。
请看,这是余贲民当年使用的望远镜。它一直伴随余贲民,直至余贲民牺牲时随葬入墓。1952年迁墓时,余贲民的后代将它收藏,于1977年9月捐赠给我馆收藏,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余贲民在广州农讲所学习时使用的饭盒、书籍等物品。2007年6月,余贲民的后代捐赠我馆收藏。
8月1日凌晨1点多,卢德铭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接到南昌发来的电报,卢德铭率领警卫团于8月2日傍晚从武汉汉阳门码头乘船,开赴南昌。
时局的剧变,南昌起义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爆发,中国共产党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张图片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这是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以及重要领导人朱德、刘伯承当年的照片。
南昌起义部队按照预定的计划,于8月3日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州,准备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8月6日开始,南昌城又重新落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手中。
而就在这时,卢德铭率领的警卫团,余贲民、苏先骏率领的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正冒着炎天暑热,行进在开赴南昌的途中。
讲到这里,介绍一下卢德铭率领的警卫团。这支部队是在北伐战争中享有“铁军”称号的叶挺独立团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团营连主要领导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和共产党员。他们于8月2号傍晚启航,顺长江而下。原计划,经九江赴南昌,行军途中侦察到,九江驻有国民党反动派张发奎的重兵,决定绕道九江。8月3日凌晨,警卫团从湖北黄颡口弃船登岸,徒步取道武宁、永修,准备经永修的涂家埠开赴南昌。
经过几天的翻山越岭,8月7日,警卫团抵达武宁县城,与去参加南昌起义因受阻而返回的平江工农义勇队相遇,这才从余贲民那里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已向铜鼓方向转移。团长卢德铭决定警卫团取道奉新、绕过南昌,追赶起义部队。警卫团刚到奉新,遭到军阀张发奎派来的两个团围堵。警卫团向何处去?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指示,卢德铭等团领导离开警卫团去武汉找党中央请示,由中共党员、黄埔二期生、一营营长余洒度代理团长,将部队带往农运基础好、又处于“三不管”地区的修水休整待命。
8月12日,余洒度率警卫团抵达修水,在县城南郊与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再度相遇。这时的修水县城正盘踞着军阀残余势力—邱国轩团。两支部队聚集在与县城一河之隔的南山崖,共商攻城方案,决定兵分两路攻城。下午,攻城战斗打响,歼灭邱国轩团一个营,活捉一王姓营长。邱国轩见大势已去,带领残兵从县城西摆街向乡村逃窜。部队攻城后,砸开监狱,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20余人。随后,修水法警队20余人参加了部队。
两支部队进城后,警卫团就驻扎在凤巘书院,平江工农义勇队就驻扎在县城的祠堂里。
这两支队伍,都是共产党掌握或影响的队伍。他们进驻县城后,军纪严明,并着手整顿被邱国轩团糟蹋了的城区秩序,使商店重新开业,居民正常生活。部队还打开义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部队的这些举动,感动着修水百姓。街道居民纷纷为部队送粮、送菜、送柴,使这两支近2000人的队伍,得到了一个好的休整机会。
两支部队进驻修水,极大地鼓舞了修水的农民运动。8月16日,修水县党组织派组织干事甘特吾、农运负责人陈秋光,会同赣西北第二区委,组织数千农民举行下衫暴动,攻打为霸一方的封建地主堡垒朱宫美庄园,这次暴动在湘鄂赣毗邻地区产生了强烈影响。与此同时,修水的台庄、西尹、水源、中塅、画坪等地农民相继攻打地主庄园。修水农运出现了峰回路转的好势头。
这里陈列的是当年部队在修水使用过的照明用具和饮事用具以及老百姓为部队送的降暑草药标本。
第三部分 灰色旗号下的红色武装
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进驻修水后,很快打听到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已于8月20日抵达铜鼓。在当年白色恐怖的境况下,这三支部队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剿”。怎么办?警卫团派员到中共江西省委请示,同时又得到湖北通城共产党员刘继宋传来的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组建工农革命军的信息。8月22日,三支部队相约在修水山口镇的万寿宫召开会议,中共江西省委派来的干部仝仁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对三支部队进行整编,组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以这个灰色的旗号对外可以蒙蒙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睛,对内则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师以下设两个团,由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组成第一团;由浏阳工农义勇队和从警卫团以及平江工农义勇队抽调部分人员组建第三团,并成立师委会和师部机关八大处。一团团长由师参谋长钟文璋兼任,三团团长苏先骏、党代表潘心源。这张图片就是山口会议旧址—万寿宫。山口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它的重要意义是,在白色恐怖的情况下,以灰色的旗号,组建和保存了我党领导和掌握的一个师的武装力量。
警卫团驻扎修水的消息,被江西省国民政府主席朱培德所掌握。朱培德派副官徐景祥赶到修水,要求部队开到永修去接受收编,企图一口吃掉这支“有异动行为”的部队。为取得军饷,同时又可以在修水休整待命,师部派员赶往南昌请示中共江西省委,并得到了明确的指示:名义上可以接受收编,但“收编不受调”。这样一来,师部便派出特务连指导员宛希先赶赴南昌去找朱培德“请求收编”。有了“合法”的旗号,部队也就可以在修水养精蓄锐了。为壮大队伍,部队在修水县城、渣津、马坳设立了新兵招募站,干部连指导员何挺颖等人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修水青年纷纷报名入伍,湖南平江等地的青年也闻讯陆续来到修水报名参军。赖毅将军当年就是这样通过新兵招募站参加了部队。赖毅将军曾回忆说:“在修水,我们添置了大量衣服,从头到脚都穿的灰色军装。”请看,这就是当年部队军装的款式。
8月下旬,师部又从刘继宋处得知湖北崇阳农民自卫队在当地已无法立足,和通城农民自卫队一起滞留在湖北通城,决定派人往通城与罗荣桓、叶重开率领的这两支队伍联系,并开赴修水。这两支队伍途经湖北通城麦市时,被军阀夏斗寅残部打散。罗荣桓、叶重开将剩余的100余人召集在一起开赴修水,师部决定将他们编入师部直属的特务连,调第一团二排排长谭希林任连长,叶重开任副连长、罗荣桓任党代表。
请看这张图,这是当年各路部队集结修水的行军路线。
三路部队进驻修水以后,修水农运重整旗鼓。修水县党组织决定由共产党员丁长盛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余经邦担任党代表。为打击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8月29日,修水农民自卫队决定请部队联合攻打西乡封建地主堡垒。师部派二营营长李腾芳率领两个连的兵力与西乡农民自卫队协同作战,一举摧毁了以曹庆丰为首的西乡封建地主堡垒及其反动武装。部队将缴获的粮食、财物分给贫苦农民。至今,还有一些健在的老人清楚地记得当年战斗的情景。
攻打西乡封建地主堡垒获胜后,修水县党组织决定从修水农民自卫队中抽选100余人,正式编入第一团。龙开富将军在1968年回忆说:“修水有一百多人参加了部队,在井冈山我们那个营有三分之一是修水人,我们班的班长和一个理发员就是修水人。”
修水农民自卫队员加入部队后,第一团已扩充到1500多人,部队实行“三三制”。为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每天“三操两讲”,枕戈待旦,只等党的一声令下。
这是当年修水县城的微缩模型,县城依山傍水,可以说是山青水秀。这座山叫凤凰山。这条河叫修河,是江西的五大河流之一。这面红旗所指的是师部旧址,上面的红旗的所指的是一团团部旧址。这面红旗所指的是特务连连部旧址。这个小洲,叫马家洲,就是当年部队的练兵场。
第四部分 毛泽东主张在秋收起义中要鲜明打出共产党的旗帜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出席了在汉口秘密举行的紧急会议,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八七会议”。瞿秋白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坚决批判并结束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中,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当“八七会议”讨论到秋收起义打什么旗帜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国民党的这块招牌已经无用,在秋收起义中要鲜明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会议决定,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湘赣边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这张图片是“八七会议”旧址; 这是“八七会议”记录原件的复制件,红线上标出的是毛泽东在会议上的发言。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于12日秘密回到长沙。经过在板仓等地的调查后,他在写给中央的信中再次表明:“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8月18日至19日,中共湖南省委会议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会上,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了明确的暴动纲领,坚持打共产党的旗帜,组织工农革命军。
再说江西的情况。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制订了《江西省委对于秋收暴动的计划》,指示在农民运动基础好的“修水、铜鼓应马上实行捕杀豪绅及反动派,没收大地主土地,建立农民政权”。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央特派员毛泽东的有关情况。8月31日,毛泽东乘火车到达萍乡。当年,萍乡的中共党组织由中共湖南省委管辖。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的一所工人夜校里召集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浏阳工农义勇队党代表潘心源,中共安源市委负责人宁迪卿,赣西农民自卫队总指挥兼安源农民自卫队队长王兴亚等人开会。会上,毛泽东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讨论了军事和农民暴动。潘心源详细报告了南昌起义后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浏阳工农义勇队的情况,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果断决定以驻修水、铜鼓的这个师为基础,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设三个团,一、三团建制不变,将驻安源的几支武装队伍编为第二团,团长王兴亚。张家湾会议确定了秋收暴动前敌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秋收起义总指挥。这张表所列的就是湘赣边区秋收起义的组织指挥机构。
张家湾会议确定秋收暴动的军事行动是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三地起义,进军湘东,会攻长沙。驻修水的师部及第一团与驻铜鼓的第三团会合铜鼓,形成一路,向浏阳进攻。会议决定毛泽东和潘心源赶到铜鼓,直接指挥这一路的行动。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和醴陵。用这样的方法形成对长沙的包围之势。会议布置了湘赣边界各县发动农民暴动,以配合军事行动。
接下来,请听我介绍卢德铭一行三人到武汉找党中央的情况。
8月下旬,卢德铭、韩浚、辛焕文一行经长沙到达武汉,找到了中共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向警予。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即将在湘赣边界组织秋收暴动的情况,要求他们迅速返回修水,组织队伍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暴动。卢德铭带着向警予配给的6名干部和3000块银元,从武汉乘火车到赵李桥,准备经崇阳、通城步行前往修水。这就是当年通用货币银元的样品。
9月6日,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的名义,向驻铜鼓的第三团下达起义计划和部署,并要他们立即将这个决定和行动计划向驻修水的师部和第一团转达。
毛泽东安排好第二团的工作后,由潘心源陪同赶往铜鼓,途经湘赣边界的浏阳张家坊时,被民团巡逻查防队抓住,潘心源脱逃,毛泽东在被押往民团总部的途中机智脱险。9年后的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斯诺说:“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机会。我一下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当我最后安全到达农民武装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这张图片,是毛泽东当年脱险后到达的第一个地方——江西铜鼓县排埠桐子坳水口。
第五部分 光耀人寰的工农革命军军旗
1927年8月下旬开始,修水县城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师部机关和第一团正在积极做筹款筹粮、军训、扩兵等工作。此时,逃窜到湖南平江龙门厂的邱国轩要求收编,余洒度将其原班人马不变,改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第二团”。这样一来,师部下属就有了三个团。这时对外仍然是“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什么时候更旗易帜,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号呢?队伍里的共产党员在热切地盼望!
9月8日天刚破晓,师部见习参谋陈士榘,接待了化装成小商人夜行百余里赶到师部的原警卫团连长曾士峨。曾士峨给余洒度送来了第三团团长苏先骏的秘信,信中传达了中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等情况。苏先骏在信中特别强调:“望兄9月9日率部由修水攻平江,切断武昌至长沙铁路等交通要道,然后直取长沙”。接信后,余洒度召开师委会议,传达张家湾会议情况和中共中央军事部指示精神,部署各项准备工作,决定立即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号。考虑到安源有个二团,余洒度便将邱国轩团改为第四团。
灰色的旗号,终于要换成红色的旗号,余洒度根据师委会决定,命令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抓紧时间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样式。为使旗帜完美体现工农革命的内涵,何长工提出了设计方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终于设计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角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旗的白布涵管条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样式确定之后,师部决定连夜赶制一百面。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等人购买了布匹,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请来了裁缝和会针线的妇女,一面面红色的旗帜,一条条红色的领带、一个个红色的袖套在飞针走线的手工制作中做成。请看,这是根据老将军们回忆仿制的当年军旗、红领带、红袖套的样式。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三位军旗设计者。一位是何长工,湖南华容县,参加过“五四”运动,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他的家乡华容县领导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来到武汉参加警卫团,后担任师部参谋;一位是杨立三,湖南长沙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秋收起义时任师部副官;一位是陈树华,湖南新化人,1926年入党,秋收起义时任师部参谋处长。前两位参加了井冈山斗争、长征、历经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军队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陈树华在上井冈山的途中负伤,后来失去与党组织的联系。1930年后在国民党国防部担任职务,后来,成为少将代理局长。1949年参加国共两党在北平谈判,做秘书工作,因谈判破裂,经周恩来劝说,与张治中将军通电起义,成为一名起义将领。
再请看,这幅图片就是当年设计军旗的地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的上厅堂,是当年修水县商会的会址,待会儿请大家到实地参观。这里陈列的是几枚铜钱,是当年起义部队付给裁缝朱菊英制作军旗的工资,她一直珍藏着,临终前传给她的子女。1977年9月,朱菊英的子女将铜钱捐赠我馆收藏。
起义前,部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主要是筹备军粮、军费、以及军被、军鞋。当年的修水地方党组织以及工会、农会给予了密切的配合和支持,当年修水老百姓就是用这个名叫“草鞋耙”的工具为部队制作草鞋。同时,师委会决定逮捕了8名在修水有民愤的土豪恶霸。总之,起义前的修水县城一片紧张气氛,一切迹象表明:秋收起义的爆发已成弦上之箭,一触即发。
第六部分 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日子
1927年9月9日,是一个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日子。这天拂晓,沉静的修水山城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军号声。驻修水县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官兵、全副武装来到县城紫花墩操场集合。接着甘特吾率领配合军事行动的农民自卫队押着8个五花大绑的土豪劣绅和反革命首恶分子来到操场。随后,修水县党组织负责人樊策安率领农会、工会负责人以及数千群众簇拥着县农民协会、县总工会的招牌,敲锣打鼓进入了会场。这就是紫花墩操场的图片,也就是现在的修水一中的操场。
队伍集合完毕之后,余洒度作了简短的动员讲话,庄严宣布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誓师起义。宣布起义的口号是:“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接着,举行了授旗仪式。余洒度将工农革命军军旗,庄重地授予第一团团长钟文璋。随即,鸣枪三响,声震长空。顿时,军号声、爆竹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无数面镰刀斧头图案的军旗在修水这座古老山城的上空迎风飘扬。31年后的1958年9月5日,何长工在解放军总直机关马列主义业余大学作报告时说:“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就成立起来了。在中国、在东方,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于是,有了红旗和白旗的对立,有了红军与白军的对立”。
授旗仪式之后,修水县党组织负责人樊策安发表拥军讲话,并宣布修水农会、工会恢复挂牌。组织干事甘特吾宣布了8个在押的土豪劣绅和反革命首恶分子的罪状。
接着余洒度发布命令:“秋收暴动开始,出发!”起义部队和配合军事行动的修水农民自卫队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高举军旗,踏上征程。
这是我们从电视剧《秋收起义》中剪辑的再现当年起义誓师大会的场景。这里陈列的是修水人民为起义部队赶制的草鞋;是修水农民自卫军参加起义时使用的马刀、刺刀、鸟铳、短铳、火药枪以及碾制火药的碾槽。请大家注意这里,这把剑叫丝毛剑,它是太平天国时的战斗遗物。下衫少先队队长朱佑清拿着它参加秋收暴动,1977年7月由我馆收藏,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起义部队穿过修水县城的西摆街,向西进发。部队行至距县城约40华里的修口时,卢德铭正好与起义部队相遇。久别重逢,战友们纷纷问长问短。卢德铭讲述了到武汉找党中央请示工作,返回修水途经湖北崇阳时的惊险遭遇的情况。他们一行9人取道赵李桥,途经崇阳大沙坪时被当地警备团包围,参谋长韩浚被捕,指导员辛焕文牺牲,随同来的6名干部有的牺牲,有的被打散。向警予配给的3000块银元被抢。卢德铭利用这短暂休息的时间,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军事部关于组建工农革命军和组织秋收暴动的意见。就在这里,卢德铭正式就任秋收起义总指挥,官兵们的欢呼声在修口的上空回荡。
接着,起义部队继续向西进发。当天傍晚,起义军已步行了75华里,抵达湘鄂赣边界的古镇渣津。第二天,正是农历丁卯年中秋节。这天上午,起义军在渣津福星桥头草坪召开军民大会,数千群众扶老携幼参加。会上,卢德铭发表讲话,宣传秋收暴动的意义,号召工人、农民团结起来,拿起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作殊死的斗争。副师长余贲民宣布将从修水县城押来的8个土豪劣绅和反革命首恶分子予以枪决。接着,起义部队和工农群众沿着长长的渣津古街游行,口号声、欢呼声响彻渣津。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图,进一步了解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整休态势:
9月10日,毛泽东抵达铜鼓。 9月10日下午,第一团和修水农民自卫队一举拿下湘赣边界的古镇——修水朱陂厂,打垮了驻守在这里的反动民团,修水农民自卫队奉命留守朱陂厂,以作后应,第一团向湖南平江方向推进。 9月10日深夜,第二团在安源举行起义,向萍乡方向推进。 9月11日清晨,第三团在铜鼓由毛泽东直接指挥举行起义,向湖南浏阳方向推进。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全面爆发,各路部队首战告捷。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心情格外振奋。写下了《西江月•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正描绘了一幅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全面爆发的壮丽画卷!
第七部分 果断的转兵——会师文家市
9月10日夜,师部和第一团越过湘赣边界。11日清晨,钟文璋所率第一团的两个营,与邱国轩所率第四团在湖南平江龙门厂会合。钟文璋命令第四团为前卫,向平江长寿街进发。中午,邱国轩率团先行赶到离长寿街15华里的金坪。邱国轩认为倒戈反叛的时机到了,便派员飞马到龙门厂向钟文璋谎报军情,说前方发现大批敌军。钟文璋信以为真,要来人转达命令:命邱国轩团分兵两路,作预备之用,钟文璋率第一团的二营、三营正面进攻。正当二、三营进入金坪鲇鱼潭之时,埋伏在这里的邱国轩团居高临下,猛烈夹击,致使二、三营损失人枪180多,辎重和军饷被邱国轩洗劫一空。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钟文璋失踪。请看,1927年9月21日《汉口民国日报》刊载的这篇报道,反映了邱国轩倒戈反叛的真实情况。
当卢德铭、余洒度率师部、第一团一营抵达龙门厂时,才得到报告,痛心疾首。卢德铭断然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寿街和夺取平江县城的计划,部队立即向铜鼓方向转移,以便与毛泽东和第三团取得联系,再确定部队的行动方向;命令副师长余贲民赶到金坪收容战斗幸存者和安葬牺牲官兵。卢德铭、余洒度率领部队再次穿越湘赣边界,于9月11日深夜,进入平江、修水、铜鼓三县交界的修水山区——台庄。
余贲民领命后,带领做后应的修水农民自卫队赶往金坪。掩埋好阵亡官兵后,余贲民将重伤员、重病号等不宜随军人员,交给农民自卫队转移回修水。9月12日清晨,余贲民率领失散的官兵和轻伤员,赶到台庄,与部队集结。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第二团的情况:王兴亚率领第二团,攻萍乡(老关)、夺醴陵,旗开得胜。敌人对此十分恐慌。湖南省政府主席周斓一面急电请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派兵由萍乡前来援战,一面派新八军张国威部谭宗酂团沿株萍铁路从正面进攻醴陵,又派三十五军教导团团长王东原率一大队由醴陵西乡神富港向县城夹击,敌军从四面八方形成围歼第二团之势。强敌压境,王兴亚率第二团于9月14日下午撤出醴陵,改变原由醴陵取道株州进攻长沙的计划,直向浏阳进发,于9月15日中午攻克浏阳县城。9月16日晚,周斓从湘东、湘中调兵直扑浏阳。兵临城下,第二团从西门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死伤惨重,最后只剩120多人枪,王兴亚下落不明。
再看第三团。9月11日,第三团从铜鼓出发。此时,毛泽东发现师部和第一团并没有按原定计划来铜鼓与第三团会合,而是单独向平江方向推进。毛泽东责问团长苏先骏,苏先骏以需要切断武昌至长沙铁路为由,承认是他改变了师部和第一团的行军和作战路线。第三团于11日中午进入浏阳县境内,下午攻占白沙。12日又攻东门市,各歼敌一部。9月14日,敌新八军以两个团的兵力疯狂反扑,将第三团围困在东门市。鉴于敌强我弱的局势,毛泽东当机立断撤出战斗,向上坪方向转移。在突围战斗中,伤亡惨重,团代理党代表徐骐、一营营长汤采芝壮烈牺牲。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命令苏先骏率领第三团跨过浏阳河,三团于9月14日下午抵达上坪。在这里,毛泽东接到了总指挥卢德铭派来的差遣——第一团九连副连长韩伟送来的情报。毛泽东面对第一团金坪受挫,第三团东门失利、第二团情况不明的局面,心情十分沉重。起义部队向何处去?新生的工农革命军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选择,我党公开打出的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第一面军旗面临着偃旗息鼓的危险。
9月14日晚,毛泽东在上坪的这座屋子里(指版面图片)主持召开了第三团干部紧急会议,提出部队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第一团和第三团迅速到文家市会师。会上,团长苏先骏坚决反对,主张死打硬拼攻长沙。毛泽东审时度势,分析了敌情,主张激流勇退。在副团长彭澜征、党组织委员张启龙、二营营长张子清、三营营长伍中豪、排长陈伯钧等人的支持下,形成了向文家市转移,与师部和第一团会师的意见。为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毛泽东又决定先将第三团转移到铜鼓排埠。会后,毛泽东派第三团干部、原浏阳县总工会主席朱建胜随第一团派来的韩伟,一道前往师部给卢德铭送信,又派员寻找第二团的下落。同时写信给中共湖南省委,说明放弃攻打长沙的原因,并建议中共湖南省委“立即停止在长沙的暴动”。
我们再来看师部和一团。
师部和第一团金坪受挫后还有1200多人,在修水台庄进行了两天的军训和休整,师长余洒度力主按原计划打下长寿街,攻占平江县城,直取长沙。卢德铭说服了余洒度。9月14日中午,卢德铭、余洒度率领师部和第一团翻过台庄千家岭,经三溪坳向铜鼓方向转移。9月15日,在行军途中接到了毛泽东的亲笔信,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命令师部和第一团先转移到铜鼓排埠与第三团会合,然后再转移到湖南浏阳文家市。这张图片就是师部和一团的休整地台庄大湾。一年后的1928年10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五军也驻扎在这里,随后被国民党五十师烧毁。但这个石门框,至今还树立在那里。这是当年师部和一团书写在台庄老百姓房屋墙上的标语。这些都是这段革命历史的见证。
9月17日傍晚,卢德铭、余洒度率领师部和第一团到达浏阳中和的孙家塅与第三团会合。在这里,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先骏等前敌委员会成员第一次聚集在一起,商讨起义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在会上,毛泽东通报了第一、三团的情况,又通报了第二团几乎全军覆没,只剩几十号人不知去向的情报,提议不打长沙,找一个地方休整。会议正式决定到浏阳文家市去。
9月19日清晨,第三团二营营长张子清率领战士到达文家市,他们冲进团防局,一举摧毁了这支反动武装。接着,毛泽东、苏先骏率领第三团一、三营进入文家市。随后,卢德铭、余洒度率领的师部和第一团进入文家市。不久,王耀南率领的一支60余人的爆破队也来到文家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家市会师。各路部队会师后,部队随即开展宣传活动,发动群众打土豪,将文家市土豪彭伯棠的粮食、食盐分给贫苦农民,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秋收起义部队经过连续10天的作战,损失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兵力,至9月19日这一天,只剩下1500余人。
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今后的行动方向问题。师长余洒度仍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认为这样符合中央主张,起义部队中有不少人因急于要报仇雪恨也抱有这种观点。一个决定工农革命军生死存亡,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议题,在里仁学校教室里展开激烈争论。这张图片就是前敌委员会会议的旧址——文家市里仁学校教室,这是部队会师文家市的示意图。
现在我们来再讲会场上的情况:
面对长沙和湘赣边界县市强敌把守,是继续进攻还是退却?如果退却的话,如何退却?向哪里退却?哪里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请看这幅图,这就是当年敌我力量对比的情况。
面对这样敌强我弱的态势,毛泽东在前委会上提出明确的主张: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中国革命的根应扎在农村,因此,中国革命应由城市转向农村,否则,工农革命军将会旗倒兵散。毛泽东力主转移到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在总指挥卢德铭等人的支持下,通过了毛泽东的主张,“议决退往湘南”。
第八部分 伟大的进军——开创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20日拂晓,起义军将士1500余人,来到里仁学校操场集合。毛泽东向全体官兵宣布了前敌委员会改变起义军行军方向的决定。张宗逊后来在《向井冈山进军》一文中写道: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有了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这次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能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毛泽东简短的动员讲话,鼓舞了接连受到挫折的起义军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