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声中,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毛泽东、卢德铭的率领下,高举军旗,向湘南转移。
南下的路途,充满着艰难险阻。在这前后,湖南省国民党当局已调兵到浏阳一带“追剿”,江西省国民党当局也派兵到铜鼓、萍乡一带“堵击”。湖南省政府主席周斓获悉起义军“系全国著名农民运动首领毛泽东在主持”后,“立即加派第八军一团车炳谦营于24日全部赴浏阳协剿,一面通令各军,如获毛逆者,赏洋5000元”。这种险恶的局面,给转移湘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起义军便向湘赣边界南下,行军路线几乎是直线向南。当行进到江西萍乡上栗时,得悉萍乡县城驻有国民党重兵,不能通过,这才改道向芦溪进发。
行军途中,毛泽东接到第三团文书宋任穷从中共江西省委带回省委书记汪泽楷的信件,得知罗霄山脉中段有一支我党掌握的几十支人枪的工农武装。在这之前,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会议上曾听王兴亚谈到过袁文才、王佐率领的武装队伍情况,现在进一步得到了证实。毛泽东断然决定,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工农革命军于9月24日傍晚抵达芦溪宿营。第二天拂晓,部队启程朝莲花方向进发。因担任后卫的第三团走错了路,当他们听到调转行军方向的号声时,遭遇从萍乡赶来的江西军阀朱培德所属江保定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追击。卢德铭和余洒度赶紧率领队伍赶到山口岩阻击敌人。在阻击战中,刘先胜、梁军、蔡会文、徐彦刚等人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在起义军勇敢顽强的阻击下,敌人只得撤回萍乡。这张图片就是芦溪的山口岩。
芦溪一战使起义部队遭受重大挫折,共损失人枪300多。总指挥卢德铭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卢德铭,牺牲时只有23岁,他以其短暂的生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卢德铭的牺牲,引起毛泽东的极大悲痛,他发出怒吼:“还我卢德铭!”
起义军接连遭受挫折,加上总指挥卢德铭的牺牲,更使部队官兵情绪低落,赖毅将军回忆这段历史说当时“逃跑成了公开的事”。9月25日,部队到达莲花县甘家村。莲花县党组织派人前来联络,说该县有9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关押,农民自卫队前几天攻城营救失败。毛泽东当即召开前委会,决定攻打莲花县城。第二天中午,工农革命军冒雨奔袭,在当地党组织和农民自卫队的配合下,一举攻克县城,解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打开县政府的粮仓,将粮食分发给贫苦百姓。莲花一仗的胜利,使起义军将士情绪振奋起来。
部队经过几天的行军,于9月29日下午2时来到了永新县三湾村。从9月9日起义爆发以来,仅仅20天时间里,部队从5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鉴于部队人员锐减,原有编制有名无实,毛泽东在三湾进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编时,毛泽东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则发给路费,将来再回来的欢迎。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由原第一团一营营长陈浩担任。“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确定了 “党指挥枪”的原则。
三湾改编还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在军内实行民主,这是三湾改编的一个创举。原一团一连战士熊寿祺被选为士兵委员会主任。从这张组织机构表(《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组织机构表》)可以看出三湾改编确立的党指挥枪和军队内部实行民主的组织体系。
起义军经过5天的休整和改编,于10月3日离开三湾。当日下午,抵达宁冈古城。在古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为期2天的营以上干部和宁冈县委负责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了团结和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武装队伍,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的决策。这张图片就是古城会议旧址。
10月7日,部队从古城出发,抵达井冈山的北麓——茅坪。在这里,受到了袁文才的热烈欢迎。接着,毛泽东率领这支只剩600多人的队伍,围着五百里井冈“打圈圈”。沿途组织发动工农运动,加强部队和地方党的建设,创造了“水口建党”的光辉典范。此间,苏先骏、余洒度相继离开部队,后来投靠国民党反动派并落得个可悲的下场。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抵达井冈山茨坪,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插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这是井冈山茅坪的原貌图片,这是毛泽东在茅坪的旧居——八角楼,这是井冈山茨坪的原貌图片。这一张照片是10年后的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延安与部分参加秋收起义同志的合影。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秋收起义在武装斗争中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斗的决心。毛泽东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
[注:《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展馆讲解词》撰稿依据是2007年4月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委托中共江西省委党史办和2008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邀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审查通过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展馆布展陈列大纲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