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1894—1932)
今年是韦拔群诞辰115周年,2007年,河池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简称115纪念活动),东兰县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实施。这一纪念活动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纪念活动提升到自治区层面统筹安排。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等亲临东兰视察、指导,并在项目建设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今年11月5日,河池市将在东兰召开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大会,同时举办河池市第十一届铜鼓山歌艺术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
百色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红七军、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英模
东兰出了个韦拔群
韦拔群1894年2月6日出生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1916年到贵州参加讨袁护国战争,1919年接受并传播马列主义。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次年秋回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东兰公民会、农民协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1922年3月在武篆北帝岩(后改为列宁岩),举行革命同盟会,发表《敬告同胞》,1923年夏秋,组织发动东兰农民武装起义,攻占东兰县城。后进入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初结业后被委为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广西主办农讲所,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掀起以东兰为中心的右江农运高潮。1926年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任“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常委、右江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等职。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前委委员、第三纵队司令、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苏区后,重新组建了红七军第21师(后改为红军独立第三师)并任师长。1931年1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于西山香刷洞(今属巴马瑶族自治县)。
拔群精神世代传承
韦拔群波澜壮阔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38年,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党我军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用生命为后人留下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
毛泽东曾说:“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过去韦拔群同志就在那里领导人民闹革命,后来为革命牺牲了。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
1962年12月,邓小平为纪念韦拔群牺牲30周年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
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
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
115纪念活动中,东兰县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给了后人缅怀韦拔群和革命先辈们的平台,让拔群精神世代传承。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前左三)在河池市委书记蓝天立(前左四)、市长谢志刚(前左二)、东兰县委书记黄光华(前右一)、县长黄贤昌(前左一)等陪同下,深入东兰烈士陵园保护和扩建工程视察。 韦礼富/摄。
自治区主席马飚(前中)视察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并审定纪念馆等建设方案。
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召开革命老区科学发展论坛,扩大了115周年纪念活动的影响,引起了中央和自治区主流新闻媒体的关注。 韦东平/摄。
新建成的拔群广场和纪念馆。
将军园中矗立着张云逸、韦拔群等17位将军的铜像,供人们瞻仰。
将军之乡英才辈出
东兰是一块孕育革命火种的红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大革命时期,韦拔群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在东兰武篆镇北帝岩(今列宁岩)内,开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276名农民运动骨干,使东兰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和农民运动基础最牢固的地区之一,成为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
土地革命时期,东兰近2000农军编入红七军,成为百色起义的策源地、红七军的故乡、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邓小平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