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右江党组织先后派来赵世同、韦芳到凤山传达贯彻党在抗战胜利后的政治主张、方針、政策,在原来中共凌凤边委的中共洪力、力那、海亭、巴轩、亭蒙5个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中共凤城党小组,党员50多名。为进一步加强党政军建设,开展游击武装斗争,赵世同、韦芳分别在凤山南北区发展一批革命骨干,至1947年4月,中共右江领导小组决定成立中共凤山县工作委员会,韦芳任书记,下辖一个党小组,5个支部,党员发展到80多名。1947年夏,按照中共省委的指示,中共凤山县工委组织开展夺取政权、夺取武装、夺取群众的斗争,发动群众组织同盟会,反国民党“三征”,全县有80%以上的乡村组织了反“三征”革命同盟,会员2000多人,游击武装发到400多人,斗争形式从秘密转为公开,国民党当局陷于困境。同年9月15日,县工委遵照右江地委指示,举行凤山起义,赶跑国民党县长,建立凤山县临时人民政府,同月下旬,因敌人反攻,县工委及临时政府受破坏。11月,中共右江地委军事部长赵世同来到凤山,恢复县工委,任黄景墀为代书记,建立以廖熙英为大队长,黄景墀为政委的凤山游击大队,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游击大队英勇地对国民党武装作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5月发展到1000余人,先后编入桂西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直属营和凤山县独立大队及县公安大队,转战全县10个乡及东兰、凤山、万冈、凌云、乐业、天峨等县边境地区。12月初,独立大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分别攻克了县城及凤山最后的反动堡垒霞里村,赶跑国民党驻凤山的十二区行政督察专署员阳丽天和国民党县长韦必忠,凤山全境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凤山是全国开展农民运动最早的地方之一,是土地革命最深入、最彻底的地方,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是革命斗争最惨烈、坚持时间最长的地方,革命圣火自从点燃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凤山全境解放,从来都没有熄灭过。凤山革命斗争历史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