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至20日,记者踏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黄姚古镇,追溯“抗日烽火传桂北”时,共产党人团结各界人士,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民族精神。不由感叹,秉承“民族精神代代传”的共产党人,在风云变幻的今天,以无私奉献的情怀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重温历史看今朝,多少感慨,壮志盈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及海内外爱国人士为了保卫国土家园,舍生忘死、支援抗日前线的民族精神
在桂林市中山北路96号,有一座两层中式木质结构的小楼,小楼坐东朝西,小巧玲珑。这就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1938年11月下旬,李克农率工作人员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办公用地。同年12月3日,周恩来、叶剑英抵桂,中共中央南方局办事处暂设于此。
据史料记载,在办事处建立的两年时间里,共输送汽油、汽车、毛毯、被服、电讯器材和药品等军需物资达100多车次,运送抗战人员1000多人次,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抗战。
6月18日,记者前往采访,桂林市文化界人士告诉记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办事处旧址的保护工作,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成立纪念馆,并新建了历史文物辅助陈列厅,共收藏革命文物1000多件。1995年12月,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晃数十年过去,岁月洗去了洒在桂林山水上的血痕,然而,中国共产党人以及海内外爱国人士为了保卫国土家园,舍生忘死、支援抗日前线的民族精神,却永存并激励着无数后人勇往直前。
在那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止的后人中,王辉就是优秀的一个。
王辉,1970年9月出生,资源县梅溪乡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资源县党委组织部正科级干部。
王辉也曾踏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看着周恩来曾用过的钢笔,默默承诺:“一定要发扬共产党人的精神,为中华崛起奉献终生。”
他以一股狠劲、拼劲、钻劲,忘我工作,埋头苦干,赢得了组织的认可、同事的敬重和群众的爱戴。他日均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今年1月25日,他在连续工作17个小时后,昏倒了,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
在当今时代,像王辉这样,传承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崛起,无私奉献,奋勇向前的人有多少?数不胜数。
黄姚古镇: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顾全大局,忘“小我”而顾“大家”,为民族大义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
薄雾笼罩着古朴而典雅的明清建筑,青山环绕,秀水穿越,记者徒步其中,能听到溪水的吟唱。
这个地方叫黄姚古镇。抗战期间,一大批革命者和著名爱国人士,在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敌后抗日救国运动和反对国民党逆流的斗争。至今,古镇里仍保存有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广西日报社旧址、钱兴烈士塑像,及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了当时任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苏蔓、省工委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罗文坤、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驻桂特别交通员张海萍。3人坚贞不屈,当年7月12日晚,苏蔓奋笔直书“不自由,毋宁死”6个大字后,3人在逸仙中学宿舍集体自缢。
这一事件,把国民党逆流的反动嘴脸暴露无遗。
然而,战斗在桂北的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为民族大义,仍把抗战放到第一位,含着泪花维护抗战统一战线。
在黄姚古镇大门口,钱兴烈士的雕像昂立。
1944年冬,日本入侵广西,桂林岌岌可危,大批革命者和著名爱国人士向昭平县的黄姚镇转移。
钱兴,这个刚失去亲密战友苏曼的共产党员,他来到黄姚镇后,领导广西各地党组织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新中国成立前夕,钱兴英勇牺牲。
6月20日,记者来到黄姚古镇广西日报社旧址。当年,广西日报主笔、共产党员张锡昌,就是在这里以笔为刀,向日本侵略者、国民党逆流开战。
1945年2月21日《广西日报》(昭平版)搬迁到黄姚镇复刊后,张锡昌经常写稿,针砭时弊,号召统战抗日,抨击国民党逆流,使《广西日报》(昭平版)成了传达我党方针政策和抗日主张的重要阵地。
“这是黄姚中学,现在已扩展重建。”6月20日上午,带领记者采访的贺州市党史办工作人员说,“1945年6月,为了开展地下工作需要,在黄姚中学,桂东第一个在中学建立的党支部诞生。”抗战时期,黄姚中学党支部的共产党员们,利用学校的时事讲座,教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出墙报宣传抗日救亡主张,最后,他们大都英勇献身。
转眼数十年已过,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战斗在黄姚古镇的共产党员大都故去,然而,他们留下的忘“小我”而顾“大家”,为民族大义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仍激励着后来者,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