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土城的古盐号依然保存完好。
在黔北的崇山峻岭中一路穿梭,不免给人一种闭塞、贫穷的感觉,而一进入赤水河流域,沿岸众多的红色文化遗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以及老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蓬勃势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仁怀有酒、习水有煤、赤水的自然风光无与伦比,在古代,这条线是川盐入黔的水运航道和枢纽,而现在又是黔煤入川的一条重要通道。赤水河养人,不仅在她孕育着多样的特色资源,还在于她给赤水河沿岸百姓提供了优美适宜的生存环境。如今,两岸的竹海、桫椤、瀑布、龙眼等这些炙手可热的资源正日益推动着当地的经济,造福着沿线的老百姓,这些都是赤水河留给儿女们的财富。整个采访过程兴奋、担忧与遗憾并存,以下记录的是我们在采访中遇到的几件小事。
走长征路览古镇遗风
习水是黔北的一个小城,有“黔北煤海”之称。从仁怀进入习水境内后,公路边矗立着这样一幅牌联:游赤水河登九龙屯进小坝沟看山川争秀,走长征路越青杠坡到土城渡览古镇遗风。上联提到的几个地方与我们无缘,下联中的青杠坡、土城正是我们来习水的目的地。到土城采访那天巧遇贵州卫视两个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有关红军长征的系列片。中央红军长征70周年,前来习水采访的媒体不少,习水县也从9月份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红军长征留给当地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他们去探索、挖掘。
大山里的孩子
到土城的那天早上,天公不作美,一直阴雨蒙蒙,下午天气好转,大家一时兴起爬上青杠坡战斗遗址对面一座叫大埂上的高山,毛泽东、朱德等曾站在这里指挥青杠坡战斗,我们看见有学生们三三两两翻山回家,这里有很多学生上学要爬好几座山。他们在镇上自己租房子、自己作饭,把作饭用的米、油、菜等用背篓背到学校,一周回一次家。孩子们都很朴实,我们随便问了几个初三的学生五六个省会城市所在省的名称,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答上来。我们问书记当地孩子们的教育状况,书记说:“山里的孩子们都这样!”我们真为这些没有走出过大山,依然将打工视为自己出路的孩子们的前途担忧。
镇党委书记的发展观
赤水市元厚镇古名猿猴场,川盐入黔路经于此,被称为“赤水河畔小重庆”,可见当年元厚的繁华程度。而现在,元厚如大多数黔北乡镇一样,经济收入依然以农业为主。在元厚镇采访的时候,镇党委书记王必强召集了老年活动中心的四五个老人先到元厚红军渡口,给我们讲红军长征在元厚的故事。之后又亲自驾车带我们去看镇上现在的发展情况。王书记有他自己独特的一套理念,他带着我们看了他上任后在赤水河沿岸初步建成的一条农业产业带,有竹产业、有黄牛养殖公司、有龙眼、板栗种植区、刚刚兴建的煤炭转运码头,这些都为这个长征重镇实现跳跃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厚的现在生机勃勃、而未来更是无可限量,这些都是我们能够亲身体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