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师 崔志强13051340930(微信同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公历2021年8月7日14点37分左右,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节气。民间话说上午秋,凉飕飕,下午秋,热死牛,所以今年秋老虎的可能性很大,这上午立秋叫睁眼秋,下午立秋叫闭眼秋,睁眼秋,早早丢,闭眼秋,涝不休,涝不休就是雨水大的意思。这些民间俗语中,藏着老祖宗的经验和智慧,有时候真的很准。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三候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艾灸
从叶子落下开始,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人体气血亦同,要开始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立秋是收的开始,万物收敛阳气,转化为春生夏长的成果。
立秋虽至,伏虎仍猛,凉风难起。虽然已经立秋,但仍处于最热的中伏之中,我们的中伏还没过完,末伏还没开始,接下来的三伏灸怎么做?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夏季艾灸是“锦上添花”,那么秋冬季节做艾灸,从出发点而言,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宣化寒湿、固本培元、提升免疫的目的。
一、秋天易伤人体免疫力:
立秋后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免疫力下降,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等症状。
立秋艾灸能补充气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二、秋天干燥,易伤气损精:
秋与肺气想通;在中医理论中,“肺为华盖”,肺就像一个盖子,照着人体,输送着水液,而秋天刚好是一个干燥的季节,所以秋天的时候,肺系统的负担会更大,所以更容易受损。“肺外合皮毛,如果肺失去了滋润,它所影响的外部器官:皮毛也同样会出现干燥症状,如皮肤干涩、毛发枯燥、大便干结等。
此时艾灸可固摄津液,润肤抗衰,补气养血,濡养肺脏。
三、落叶悲秋,秋露凝结:
立秋后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风紧瑟瑟,落叶萎黄,环境悲凉,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消极少言;加上寒凉之气渐多,造成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等。
此时艾灸可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活血化瘀。
四、立秋艾灸培补元气
1大椎穴:
《甲乙经》中说:“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艾灸此处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2太白穴:
太白为脾经原穴,是健脾补脾的大穴。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容易出现脾气虚的症状,艾灸此穴能源源不断的给脾经充补经气。
3关元穴: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
艾灸关元穴,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也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4膏肓穴:
百岁“药王”孙思邈长寿秘诀:艾灸膏肓穴养肺调心,除一身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