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起,太阳将不再南行的转折点,并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因此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谚语常道:“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意味白昼变长了,每天都能比前一天多做一根线的针线活了。
中国历史上, 冬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 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 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清朝时期, 更是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中, 蚯蚓是阴曲阳伸之物, 感受到阴气,则蜷曲, 感受到阳气,则舒展。 冬至之时, 阴气十分强盛, 因此蚯蚓依旧蜷缩于土中。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 却阴阳不同。 其中麋属阴。 冬至起, 阳气渐生, 麋开始脱角。
三候,水泉动 冬至起, 阴气渐退, 泉水温热涌动。
冬至·养生 饮食清淡; 冬至时节, 宜多种食物合理搭配, 饮食不宜过咸, 也不宜多吃辛辣刺激之物。
北方人习惯吃饺子,月牙状的外皮代表阴,圆滚滚的馅代表阳,十二道褶是一年十二个月。
南方人则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象征团圆、圆满。
人间烟火气,温暖抚人心。
冬至三九灸
冬至是三九天的开始,也是数九的第一天。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三九”时是最冷的,也是最适合艾灸的时候,届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时候,此时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寒湿邪,人就容易患病,极易引起旧病的复发或加重。
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时节接受艾灸疗法,可温阳祛寒,提高免疫力,特别像支气管哮喘、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人群,更是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中医外治法,有句老话:冬病夏治,三伏灸;也就是说:利用三伏天阳气最盛的时机,将潜伏于肺经、膀胱经上的寒湿之气祛除,增强人体抵抗力,这样冬天因肺气虚而犯的“哮喘、咳嗽、支气管炎、鼻炎......”等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就会大为缓解。
三九灸实际上是对三伏灸的一个补充和巩固!
入九之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如果此时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
因此“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三九灸时间
三九灸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在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首灸,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灸、二九灸、三九灸和加强灸通常效果更佳。
预灸:2020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20日 一九: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三九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缓解疾病、预防保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养生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九灸的作用
一是调已病
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调未病
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强身健体
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女属阴,天生体寒,一到冬天,大多数女人都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冷、腹冷腹痛等症状。
妇科多寒症,所谓“寒者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正是虚寒证的克星,因此有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