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2021年11月7日12:58:3(十月初三,星期日)交节。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1、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

立冬后温度黄河、淮海一带的气温变低,水面上开始结冰。
2、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立冬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开始变得寒冷,地面上出现冻土现象。

3、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古人认为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会变成蛤蜊藏在海水里面避寒,其实这是浪漫主义说法,现实是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南迁或者藏在了温暖的地方避寒去了。

立冬时其实气温还不是很低,但植物是一定要在这时掉叶子的,它要把阳气收藏在根部......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动植物有能力来判断四季转换的气运,人类呢?此时也要逐渐收敛阳气,倘若这个节气阳热得不到收藏,或者收藏得少,来年春夏,不但植物长不好,人身也会多虚寒伤病。
立冬日,养肾日
立冬后,人体阳气顺应季节变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此时可适当借助艾灸来顾护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冬季的抗病能力。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
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
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
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人体的阳气随着冬季的到来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也要注意护好阳气,越早通过艾灸调理阳气,扶正祛邪,越会起到补益强身、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让您这个冬天可以在温暖中过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冬季艾灸五大养生穴位的方法。
一: 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灸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温和灸: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方度。
二: 关元灸
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

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温灸盒灸:温灸30分钟左右,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以上灸法建议一周2-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 气海灸
“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

温和灸:点燃艾条,于气海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四: 神阙灸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其适合在此处进行艾灸,长期艾灸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功效。

温和灸:艾条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五: 肾俞灸
肾俞穴在腰部,在命门穴(和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左右各一个。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温和灸:在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稍红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