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起,在省市县各级的支持下,宝华禅寺又绘出规划蓝图正重建:全寺占地面积11.33公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各殿堂、禅院、斋堂、四大寮、佛学院、僧寮等—应俱全,规模浩大,鹿苑再现,瑞呈辉煌,堪称客家摇篮赣州瑰丽壮观一大丛林寺院。如今宝华禅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严然构成一幅天然的风景画,不仅是闻名的佛教圣地,也是赣州一个旅游靓点。 契真寺,初名弃假寺,后名契假寺,唐改契真寺。据传,汉代有18儒生投宿于寺,遗佛名经18卷,因数遂称《罗汉经》,又因多灵瑞之迹,又称《瑞经》,而有瑞经阁。在后汉灵帝(168~189年)时,天丛山始建佛寺。契真寺自迁建后,历宋元明清。契真寺经历代修建扩展,到清末民初,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宇楼阁厢房俱全,有前中后三楹及藏经楼阁。大小宇楼阁共18座。形成了宏伟的佛教建筑群。如罗汉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千手观音殿、地藏殿、老佛殿、三宝殿、金刚殿、藏经楼、文昌宫、仙娘庙、如来殿、古戏台等。其中后殿的立式接引如来殿,如来佛金身高达10米。其中古戏台始建于唐,毁于元,明初重建,民国时称民乐台。原寺院全部为唐代古建。画栋雕梁,鳞檐蜂穴,金铃凤角,琉璃碧瓦,蔚为壮观。罗汉殿楼上设藏经楼阁,以藏罗汉遗经。现殿宇为清代重修,至民国时曾再度重修。文革时遭破坏,20世纪末期又重修。原寺院占地面积为6550余平方米,常住僧众70余人。寺产每年可收田租7吨半。1988年修复,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群众献出收藏40余年的18卷《罗汉名经》以及尚存的沿革木刻对联、匾额和其他佛器等。加上当地群众的募化集资,使契真寺重修开放。
白鹭民居,位于与兴国和万安接壤的白鹭乡。其是一座客家古村落。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始建,兴旺于明末清初,明清古建筑成片成群,气势恢宏,布局合理,慰为壮观。其依山傍水,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布。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村南是龙岗、村北是玉屏山。烟峦翠阜,叠嶂绵延形成弧状拱卫着村庄。五条山脚伸至村后,古代勘舆家称其为“五龙山形”。鹭溪水九曲连环,下游河畔有二座山岭,一称:“狮蹲”;一谓:“象跃”,把住水口,留住来龙,是一处灵山秀水风水极佳之地。据载,白鹭村的开基人是唐代著名宰相钟绍京第16代孙钟舆。他当年放鸭从兴国来到此地,时天色已晚,便露宿河边。夜梦见白鹭栖息于此,受其点化而定居该地,村庄也由此名:“白鹭”。
白鹭村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69座祠堂,9所私塾堂,3栋庙宇,4个牌坊,426对旗杆石。拥有天一池、二义仓、三元宫、四逸堂、五福第、六角亭、七姑坛、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等十大建筑。古建筑青砖厚瓦,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包容了明清两朝代的建筑精品,有徽式、苏杭、粤式风格,即有南北方风格的建筑影子。白鹭是明清两代客家古建筑中的精品,是研究客家古建筑的博物馆,更是一处难得的客家旅游景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且入选“江西百景”。 2007年起,白鹭客家文化民俗古村旅游开发,将古建筑修复2平方公里,修建各种道路45公里及配套设施等,使其独特的古朴典雅的明清古建筑群雄姿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更加显现。同年,白鹭村景点被命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