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绮山(1895——1931年)字衍庆,名倬陵,号绮山。江西信丰县人。作为知名人士,其工于诗文,与诗书画俱佳且后成为国学大师的刘太希、后成为化学专家的萧坚白、后成为首届国民大会代表的李竺舟一起当时并称为“赣南四大才子”。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张绮山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并在赣南最早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20世纪20年代初期参加了江西传播马列主义先驱、江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袁玉冰、方志敏等人组织的以改造社会作为宗旨的江西首个革命团体江西改造社。加入中共后,任过中共赣南特委书记、赣州市政厅市长,任期间清正廉洁,英勇无畏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遭时国民党右派蒋介石亲自下令通缉,迫害致死。 青年才俊胸怀壮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绮山生于信丰县极富乡(今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村老屋下。幼时启蒙于开设于本村内部的民间初级教育机构私塾,聪敏过人。据传其过目不忘。张绮山长成相貌堂堂,才气逼人,是当时的知名人士。 张绮山工于诗文,与当时的刘太希、萧坚白、李竺舟一起并称为“赣南四大才子”。其中,书法诗画俱佳的著名学者刘太希是信丰县籍人,几代居住赣州城大公路,时家境颇富。萧坚白是赣县赣州城(今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人,光绪二十六年五月(1900年6月)出生,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北平国立大学应用化学系后,在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任教,化学专家。李竺舟是定南县籍人,只查有资料显示其曾是第一届国民大会江西省代表(退让)。
张绮山绘画代表作有《洛神图》等。其所存诗词则由刘太希、阳千山“蒐检”诗文40首(篇)成《水声残稿》。阳千山是江西赣县人,曾经加入文化名家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发起组织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民国21年(1932年)任过《醒报》总编辑;书名系著名画家、当年即20世纪30年代任广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李居瑞手书题写。李居瑞曾是广州的天池画社主要成员。 “五四”爱国运动后,张绮山回到信丰,与众好友在信丰 县崇仙黄柏山游玩时作诗《题崇仙黄柏山天竺寺绝句》: 当门青翠竹芊芊,绾住行云不见天。 一触午钟惊众醒,万山无意望中原。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五四”运动催人觉醒这一划时代的运动壮举。此诗未收入《水声残稿》。诗文集里还有张绮山携友登上郁孤台的感怀,《丙辰花朝太希千山坚白登郁孤台》: 远看烟雾不成雨,春涨一篙还势连。 多情此会悔登楼,强笑为花祝万福。 诗中丙辰花朝即民国5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1916年3月28日),千山即阳千山,坚白即萧坚白。此诗表达了张绮山自己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怀。 点燃家乡革命火种。清宣统三年(1911年),张绮山考入江西省立第四中学(今江西赣州市第一中学)不久,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民国3年(1914年),张绮山考入北京大学,成为第一个在当时国家最高名学府北京大学深造的信丰籍学子。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张绮山深受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的教育、培养与影响,于1919年加入了该校的列宁小组。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张绮山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还把五四运动的消息及意义、目的告诉信丰县立高等小学和江西省立第四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将一些进步报刊和传播马列主义的书刊如《新潮》、《新青年》、《向导》寄给他们阅读,并利用寒暑假回家期间与他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从而使赣南的知识界和青年学生活跃起来,让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开始在家乡得到传播。据《信丰革命斗争史》记载,在信丰最早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列主义的是张绮山。点燃了家乡的革命火种。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信丰的萧凤鸣、郭一清、郭同薪、谢海波、朱呈桃、张志乾、张相椿等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学生,纷纷去北京、武汉、广州、南昌、赣州等地寻求新知识、新文化,然后又将新文化、新思想传播到自己的家乡,使工农群众日益觉醒。这些青年学生后来都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