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线建设,再立新功
1968年6月,毛主席乘专列从上海抵达武昌。一天下午,汪东兴主任通知曾思玉前往东湖,毛主席叫他去谈话。毛主席对他说:“你是带兵打仗的司令,你要抓一抓三线建设,抓紧军工生产的配套建设,如果打起仗来,要有大量的枪炮、弹药、汽车等战备物资保障。”曾思玉汇报了湖北、河南两地的战备情况。事后,曾思玉召集湖北省党的核心小组和武汉军区临时党委成员开会、传达、研究、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并很快就与刘丰、张体学一起向毛主席汇报关于“二汽”的建厂方案。
关于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问题,毛主席早在1953年初就提出了,国务院把这项工程纳入”一五”计划,着手筹建。因受各种条件限制、特别是厂址定不下来,十年来曾两次上马两次下马。1964年,鉴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根据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再次提出建设二汽,并列入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1965年4月正式破土动工,由于当时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久停工了。
曾思玉自到武汉军区任职不到一年,主席关于抓紧三线建设的问题讲过几次,因此,曾思玉对抓好二汽建设深感责任重大。感到当前最首要的任务是对二汽实行军管,把因选厂址方案的争论而停工回到长春、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干部、技术人员请回来,组建二汽指挥部,开展工作。曾思玉司令员几次到二汽视察,亲自动员讲话,看望工人干部,反复动员解释靠山、分散、隐蔽的重要性、必要性。实地解决问题。如从丹江架设一条翻山越岭,全长85公里的11万伏高压输电线。按设计部门计算需要3年时间。
曾思玉想,这么长时间怎么能行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军区派韩东山副司令员负责。在他的坐镇指挥下,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经过广大职工和沿线农民59天的共同奋斗。竖起了270多个重万斤的铁塔,保证了1969年“5.1”通电,试制生产出了第一辆两吨半军用越野汽车样车。得到了周总理和国防部领导的首肯。
1969年6月10日,毛主席又两次到武汉接见曾思玉、刘丰等人,指示“军队要介入江汉油田的工作,一定要搞好会战,把油田建成战时供给基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1969年11月,曾思玉向住在东湖客舍的汪东兴主任报告,想跟毛主席汇报关于在长江上兴建电站,实现高峡出平湖的设想。经汪东兴向主席报告后,过了几天,主席要曾思玉、刘丰、张体学带上地图和基本设想去作详细汇报。当张体学汇报到我们根据长办整理的水文资料,考虑在三峡三斗坪地区兴建高层大坝枢纽水电站。蓄水约八十亿立方米,装机容量为六百万千瓦。十年时间投资三十多亿元,此方案要淹到重庆,万县城要搬家时,只见主席打着手势说:“当前在中国长江上兴建第一坝水电站,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目前在备战时期不宜作此想,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案?”
曾思玉、张体学:“如果三斗坪地区不行,我们同有经验的人研究多次考虑第二方案,拟在宜昌上游西陵峡口葛洲坝修建低水头坝大型发电站,设若干专机,预计发电200万千瓦,利用长江一、二、三江的自然地形和水势,兴建长江第一坝,施工条件比较好,我们一致认为葛洲坝兴建水坝发电站较有把握,可以进行实战练兵,为以后在长江上游三峡三斗坪地区兴建高层大坝发电站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主席听完第二方案后微笑着说:“这个方案比较有道理。赞成兴建此坝。你们要向周总理请示报告,并要得到国务院水电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望你们在设计和施工中不要把长江变短江。要做到“三救”即救船(通航)、救水(防洪)、救鱼(就是解决中华鲟由下游到上游繁殖)等问题。在得到毛主席首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