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西峡百菌园是一家立足双龙镇以及周边地区丰富的香菇生产、交易资源,从事食(药)用菌菌种的生产和销售、食用菌种植技术服务、食用菌种植、加工和销售等业务的农业龙头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百菌园”牌系列菌种、干菇产品、食用菌生产辅助设备等主导产品,享誉河南周边30多个县市,惠及菇农5万多户,成为豫西南菌类生产的领头企业。该公司以国内同行中领先水平,打造食用菌生物研发、工厂化生产配套设施、标准化智能温室种植、信息化管理体系,实行一年四季上百种食用菌种植与加工销售,故称为“百菌园”。
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食(药)用菌菌种的生产和销售,食用菌种植技术服务,食用菌种植和销售等业务。2016年,百菌园公司先后被省农业厅、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农业干部管理学校)认定为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南阳市农业培训试验基地,获得国家职业教育院电子商务分院人才培训基地和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公司年销售额达1.79亿元,是河南省唯一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4年以来,百菌园公司响应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积极投身于食用菌产业助推精准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帮扶机制,截止目前已帮扶1090人脱贫,年人均收入3750元以上,其中,投资托管模式共247户803人,转移就业人数20人,自主创业人数267人。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扶贫工作奠定基础。百菌园公司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修筑双龙河堤2000米,填方恢复改地200余亩,积极协调政府为陈坪组建设桥梁一座,硬化滨河路2公里。大大改善了陈坪组基础设施条件,方便了村民出行,全面恢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二是全方位、多层次帮扶对象。结合双龙镇当地情况,承担了西峡县双龙镇等7个乡镇近700名贫困群众的扶贫帮扶任务。百菌园按照“以自主创业、合作入股、投资托管、投资分红和吸纳劳动力就业”五种方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竭尽全力做好助推精准扶贫和帮扶工作。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没有资金的贫困户采取托管模式,对有劳动能力、没有资金的贫困户采取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模式,促使贫困群众增收,力争当年实现脱贫。同时坚持先试点示范,后全面推广的办法,使精准扶贫以百菌园为基地全面展开。
三是精准扶贫不掉队。在得知汪坟村在双龙二小上学的宋建英同学,其爷爷奶奶已年迈,父母智力不全,家庭无经济来源,无力供应其上学的费用,致使该同学几乎辍学。公司主动要求对接帮扶。2014年秋季开学前,公司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和村支书一起上门慰问。当了解到宋建英同学品学兼优,上学心愿迫切,立即买来书包和学习用品并送上了该学期在校期间的所需费用3400元,连续三年来,每年秋季开学前都将该同学所需费用送至学校,并表态要帮助宋建英同学完成至大学毕业期间的全部费用。和宋建英同学一样受到公司资助的还有黄玉同学,因家贫,从2014年秋开始,得到了公司每年3400元等所有在校所需费用。2016年春节前,杜广义带着公司职工前往双龙贫困户每户500元慰问金和价值27000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几年来,公司捐款捐物帮扶资金达150余万元。
四是扶贫先扶智。百菌园公司自筹资金535万元,创建西峡双龙农村电商产业培训孵化基地,加快食用菌产业向集聚化、智能化、信息化迈进。从2016年4月开始,百菌园公司先后免费培训学员18期,共1610人次,安置就业25人,培训学员当中开办网店150家。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创业典型和电子商务人才,推动西峡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助推了家乡产业扶贫的步伐。
春日的伏牛山,万木吐绿,地处豫西南山区的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里,到处可见满载香菇的货车、农用车;香菇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分拣优质出口干菇,然后装车外运;电商孵化园里,香菇制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对于西峡来说,香菇产业无疑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3月11日,正在指导香菇生产的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主任陈东旭说,历经20多年的发展,香菇产业已成为西峡县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如今,在西峡有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农民收入近百分之60来自香菇产业。
“20年前我们等着福建、广东的客商上门来收香菇,价格由别人说了算。现在我们本地就有香菇加工企业108家、出口企业62家,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陈坪村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来告诉记者,作为香菇企业,他们见证了西峡香菇产业从单一的种植到集种植、加工、出口贸易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过程。
随着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西峡香菇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 我省搭建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陆运等方式出口香菇产品,运送周期可缩短到15天,成本大大降低。”西峡县华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小芹说,中欧班列(郑州)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在出口韩国、日本等国的基础上,如今西峡香菇还出口到俄罗斯、德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并尝试与非洲国家开展贸易合作。2018年,西峡香菇出口额达11.8亿美元,连续5年领跑我省食品农产品出口。
广阔的市场也为菇农带来了稳定的收益。西峡县石界河镇通渠村菇农徐金伟告诉记者,他目前种植香菇1万余袋,本地的企业就足以“消化”掉。
“要想让香菇产业持续成为西峡乡村振兴的支柱,我们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西峡香菇科研、种植、投入品生产、国际贸易服务、文化传播等五大平台建设,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让更多国家的消费者品尝到‘西峡味道’。”西峡县委书记、县长周华锋说。
双龙镇陈坪村55岁农民贾正海说:通过一朵朵香菇,与山外经济社会发生着紧密联系。记者日前走进西峡看到,现代化的香菇大棚鳞次栉比,这个深山小县也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
贾正海种植的香菇被加工制成干菇,随后送往镇上的双龙香菇交易市场——国内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几经转运,最终出现在数千公里外日本大商超的货架上。
西峡香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创业历程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产业因何而生?西峡县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这是地理上的香菇生产“黄金线”。西峡香菇不仅菇形好,而且花菇率高。上世纪90年代,西峡大力发展香菇产业。一时间,全国各地香菇客商云集西峡,这里迎来第一轮市场繁荣。王海贤告诉记者:“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咱开始尝到香菇种植的甜头。”
然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陈东旭说,挑战首先来自生态环境的约束。西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2006年当地开始实施山林禁伐。而香菇生产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树木制成的粉末。原材料供应受限,西峡香菇生产由此也陷入低谷。
更深层次的矛盾来自于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与西峡香菇种植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形成的结构性矛盾。随着日本等国进口农产品门槛提高,出口出现困难,王海贤回忆:“那段时间,产量也不低,可是一年到头出力搭工,就是不赚钱。”
面对两方面挑战,2006年开始,西峡香菇产业走上二次创业路。首先,西峡县实施菌材外购战略,从东北等地购买菌材,通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循环经济,走出环境约束;与此同时,开始生态标准化种植,目前全县百分之90以上香菇标准化生产。陈东旭说,“种植全过程绿色原生态,减少人为污染,将出菇周期拉长,保证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经过努力,西峡实现了香菇种植规模不滑坡、农民的收入不减少,还取得新一轮长足发展。到2015年,全县40多万人中,有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收入的百分之45以上来自于种植香菇,全年产鲜香菇20万吨。
产业融合发展也是西峡香菇产业二次创业成功的关键。近年来,西峡县形成“研发育种——标准化种植——统一收购——仓储物流——深加工”等完整产业链。目前,西峡县有100多家香菇种植合作社,400多家香菇保鲜库,29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产值20多亿元。尤其是香菇酱大获成功,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来说:“完备的产业链,增加了香菇的附加值,也让香菇价格保持稳定。”目前这个公司以合作社形式带动周边种植总量超过500万袋。王海贤正是社员之一,她和老伴种植1万袋香菇,半年纯收入3万元左右。
西峡县副县长朱元朝介绍,西峡目前正在朝两个方向努力:打造“互联网+”香菇市场交易中心,各村镇电商全覆盖,实现“买全国、卖全球”目标;同时,努力使香菇的西峡绿色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西峡成为全国香菇的价格形成中心。
“西峡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内,承担着一渠清水北送的重要使命。在这种背景下,只有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才能走出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峡县委书记孙起鹏说。
西峡县双龙镇“ 百菌园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于2016年,现入驻10多家企业,培训学员3000余人,线上销售额超过1亿元。双龙镇百菌园荣获“国家职业教育 电子商务分院人才培训基地”、“西峡县人社局就业培训基地”、“南阳首家‘中国首家淘宝村’”、“河南省电子商务企业”“河南省小企业”等称号。
调研组一行深入到百菌园的众创空间、人才返乡创业交流中心、电商孵化中心、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等重点项目。百菌园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着脱贫攻坚社会责任,充分肯定了百菌园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百菌园的负责人表示,百菌园一定会抓住建成“电商孵化示范基地”的机遇,发展好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为脱贫致富提供更好平台和空间。
西峡香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创业历程,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产业因何而生?西峡县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这是地理上的香菇生产“黄金线”。西峡香菇不仅菇形好,而且花菇率高。上世纪90年代,西峡大力发展香菇产业。一时间,全国各地香菇客商云集西峡,这里迎来第一轮市场繁荣。王海贤告诉记者:“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咱开始尝到香菇种植的甜头。”
然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陈东旭说,挑战首先来自生态环境的约束。西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2006年当地开始实施山林禁伐。而香菇生产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树木制成的粉末。原材料供应受限,西峡香菇生产由此也陷入低谷。
更深层次的矛盾来自于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与西峡香菇种植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形成的结构性矛盾。随着日本等国进口农产品门槛提高,出口出现困难,王海贤回忆:“那段时间,产量也不低,可是一年到头出力搭工,就是不赚钱。”
面对两方面挑战,2006年开始,西峡香菇产业走上二次创业路。首先,西峡县实施菌材外购战略,从东北等地购买菌材,通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循环经济,走出环境约束;与此同时,开始生态标准化种植,目前全县百分之90以上香菇标准化生产。陈东旭说,“种植全过程绿色生态,减少人为污染,将出菇周期拉长,保证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经过努力,西峡实现了香菇种植规模不滑坡、农民的收入不减少,还取得新一轮长足发展。到2015年,全县40多万人中,有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收入的百分之45以上来自于种植香菇,全年产鲜香菇2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