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1910—1980)原名邓多华,字实秋,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古田会议、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政委,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政委,第四纵队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军长,十五兵团司令员等职。
建国后,任十三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共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
投身革命,浴血苏区
红军时期的邓华
1928年9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组织干事 1929年3月,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组织科科长 1930年10月,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政治委员 1933年6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政治委员 1934年1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团政治委员 1935年12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 1936年12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二师政治委员
邓华故居,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宁乡(现鲁塘镇)陂副村东侧。
经过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邓华于1927年3月,在标有“CCP”字样的红旗面前,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易蕴、查夷平,党证号为22547。
1928年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后保留下来的一支队伍,转战千里,已经来到湘粤边界地区。在与中共湘南特委取得联系后,同湘南起义的农民互相配合,在旧历年关时节,发动了著名的宜章年关暴动。2月4日工农革命军占领郴州,郴县起义农民立即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邓华获悉,连夜追赶部队,先在该师二团工作,不久被调到七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图为宜章年关暴动旧址。
1928年4月,邓华随同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参加了朱毛两军会师,他所在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图为油画《井冈山会师》。
主要由农民组成的三十三团,由于远离家乡,加之生活极其困苦,部队又是新组建不久,一些人便产生动摇情绪,想回家乡。但在水口镇的岔路口上,邓华选择了返回井冈山,被编入三十一团一营,后调任三十团党委组织干事。年仅18岁的邓华,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既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及其高瞻远瞩的追求。图为水口镇附近的岔路口。
邓华跟随朱德参加了龙源口战役,活捉了江西“两只羊”,学到了战场指挥的第一课。图为龙源口大捷旧址——龙源口桥。
邓华参加了红四军的历次战斗,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图为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路线图。
1929年12月,邓华参加了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这是邓华现存最早的一张照片,1931年摄于福建长汀,时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政治委员。
1931年5月,邓华任政委的红三十六师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后,7月,又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作战。随后三十六师奉命在闽南做群众工作,邓华先后率部参加粤北水口战役,安东、宜黄战役、建(宁)、黎(川)、泰(宁)战役和金资战役。图为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诱敌深入示意图。
1935年1月后,邓华率部参加了四渡赤水作战。在攻占桐梓、娄山关、遵义等战斗中,他英勇作战,冲锋陷阵,歼灭了大量敌人。接着,红一方面军乘虚入滇,邓华又率部随方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勇夺泸定桥,甩掉敌军的围追堵截。图为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驰骋华北,北战南征
抗战时期的邓华(摄于1940年6月)
1937年11月,任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 1938年2月,任支队司令员 1938年4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 1940年3月,任晋察冀第五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1年底,任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1944年秋,任陕甘宁边区教导员第二旅政治委员 1946年6月,任辽吉军区司令员 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 1948年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44军军长 1949年4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
1939年,平西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合影,邓华时任冀热察军政委员会(左三)、萧克(右二)、马辉之(右一)。
1937年,在太行山畔的一个小村子里,邓华与毕业于蔚县西合营初级师范的李玉芝结为连理。从此,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图为1944年初,邓华和夫人李玉芝离开晋察冀四分区前往延安时摄于司令部驻地。
1944年2月,中央军委晋察冀军区抽调6个团组成机动旅(后改称教导第二旅),邓华被任命为这个旅的政治委员,与旅长黄永胜奉命率部开赴延安,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图为1944年,邓华被任命为教二旅政治委员的委任令。
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图为邓华参加会议的代表证。
在东北邓华首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1945年12月起任辽西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解放四平战斗和四平保卫战等,而后又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图为1948年,辽吉军区领导人合影。前排右起: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后排右起:高鹏、蔡斯烈。
1949年4月,邓华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司令员,辖第43、44、48军三个军。图为1949年4月,邓华任15兵团司令员时的委任令。
1949年5月,邓华率部由天津地区南下,先后完成了湘赣战役、赣西南战役等。图为第15兵团部队进入南昌,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
1949年10月,邓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左图为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右图为广州解放庆祝大会。右一为邓华,右三为叶剑英。
邓华率领登陆部队会同琼崖纵队,发起黄竹美亭围歼战,重创薛岳部主力,摧毁了其环岛防御体系的核心阵地—琼北守备区,“八一”军旗飘扬在海南岛上。
海南岛战役共歼敌51148人,俘敌24885人,缴获长短枪17153支、各种炮418门,击落敌机两架,击沉敌舰1艘。图为1950年5月10日,海南岛战役前线指挥员合影。前排左二起;冯白驹、邓华、韩先楚、李作鹏。
抗美援朝,保卫国家
抗美授朝战争时期的邓华
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员副政治委员。 1952年6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4年9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并先后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党委书记,邓华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图为邓华(右)杜平在志愿军总部合影。
志愿军入朝后,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邓华协助彭德怀指挥志愿军6个军,进行了多次战役,到1950年11月15日,共歼敌15000余人,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开始稳定了朝鲜战局。图为邓华在前线视察。
1951年7月10日,朝鲜战争开始停战谈判。由李克农、邓华、解方、乔冠华等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图为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部分成员合影,右三起:乔冠华、邓华、解方、李克农。
1952年9—10月,邓华和副司令员杨得志、副政委甘泗淇等指挥志愿军进行了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图为肖华、邓华、甘泗淇、李贞四人合影。
1953年10月27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再次授予邓华共和国最高勋章一一级国旗勋章。至此,朝鲜方面已授予邓华一级国旗勋章3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3枚。上图为朝鲜金科奉委员长授予邓华勋章。下图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授予邓华的一级国旗勋章。右图为邓华授勋后在主席台上留影。
左上图为抗美援朝期间,邓华在志愿军总部(坑道内)。右上图为邓华在抗美援朝期间所著的《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作战指导》一书。左下图为邓华同志在抗美援朝时期用过的手表和钢笔。
高瞻远瞩,矢志不移
和平年代的邓华(摄于1956年10月)
1954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代司令员 1954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司令员 1960年5月,任四川省副省长 1977年8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54年2月,邓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时的委任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