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加入共产党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不仅要面对无数艰难困苦,还要舍弃自身利益甚至牺牲生命,开国将帅们能坚持革命到底,可见大多淡泊名利、勤俭朴素。理想信念的浸染,烽火狼烟的历练,为国为民的追求,也让开国将帅中出了不少刚直不阿之人。一辈子讲真话的黄克诚大将光明磊落、仗义执言,虽屡遭不公正对待,却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晚年主持领导纠正了党内、军内大量冤假错案。一生“坦正”的谭政大将,对于上级的指示,从不照抄照搬、不赶风头,在部队奉命开展一些“左”的政治运动时,他不随波逐流,却常常被斥为“思想迟钝”。张爱萍上将在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时,因师长找他谈话在全师会操中迟到4分钟,当众自我批评并主动罚站。他坚持真理、忠言直谏,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勤勉好学勇于钻研。首批授衔将帅中,接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很少,但勤学之人甚多。1927年,35岁的刘伯承被派到莫斯科红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没有俄语基础的他说,“人家学一遍,我就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就学百遍”,硬是成为了有很高造诣的俄文军事著作翻译家,近百万字的《刘伯承军事文选》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治学的见证。百战将军秦基伟终身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利用淮海战役的间隙,在野战工事里读了3遍《孙子兵法》,从1937年开始,一直到抗美援朝结束,在枪林弹雨中一天不落地坚持写日记,一共写下了78万字的《秦基伟战争日记》。不仅学文化知识,秦基伟在生活中也处处乐学,在秦基伟的部队,他是第一个会拍照的人,第一个会开汽车的人,打扑克、下象棋、打篮球,他也都是高手,没几个人能赢得了他,用他的话说就是,“好玩也就是好学,学习新鲜的东西”。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不少开国将帅都要在全新领域内开展工作。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刘亚楼,从零开始,边干边学,亲自领导编修适合中国的空军条令教材,组建第一支空军航空兵部队,并在朝鲜战场上开创新战术进行空中作战;刘华清是1955年的海军少将,他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和航母的引进、研发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航母之父”,在1988年又晋升为上将,后担任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王诤中将开创了我军通信电子科研工作,致力于发展电子技术和尖端科学,以自己的勤学苦干成为我军通信工作“开山鼻祖”。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上校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