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尤秀斌>>正文
让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纪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0周年
2009-04-25 13:58:00
作者:王聚英、尤秀斌、廖亦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中红网2009年4月25日电(王聚英、尤秀斌、廖亦斌)今年3月5—11日,将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两个务必” 发表60周年,以此文作为纪念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了这个背靠太行山面向滹沱河的美丽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在西柏坡创建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在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党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创立了新中国。从此,山村“红都”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光阴荏苒,弹指挥间。6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9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今年3月5日,迎来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新纪元。60年岁月流逝未能磨损西柏坡精神的光辉,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总结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同志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西柏坡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绘制了宏伟蓝图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党代表会议,即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促进历史转折的强大精神支柱。毛泽东在会上作的重要报告中,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制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确定了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方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革命的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这次会议把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总任务,标志着西柏坡时期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换点上。西柏坡时期创造的业绩,是民主革命发展到最后胜利,也是最辉煌阶段的里程碑。与此相应,承前启后,不断探索,创建新中国,走中国式的建设之路,这种适应历史性转折需要的革命精神就是西柏坡精神。
    党七届二中全会,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新中国是从西柏坡走来的。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确定,“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7页)正是从1949年3月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从西柏坡这个地方开始,航向已经开通,目标非常明确,一个被中国人民打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开始了一个历史性转变,开始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的起点是从西柏坡开始的。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就提出,"我们要找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党中央、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探索。
    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局势,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并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事业向前发展。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之后,中共中央即撤离西柏坡进驻北平,开始领导人民进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因此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西柏坡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
    每种革命精神都有一个从开始到形成的过程。西柏坡精神亦如此。应当说它开始形成于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之后,贯穿于全国解放战争全过程,正式形成于西柏坡时期的七届二中全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全国解放战争以来革命斗争经验,对全党的革命精神及今后如何保持发扬作了明确深刻的论述。
    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摆在了面前,进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党的工作重心是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到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的转折。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时期应用而生的。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都有深刻总结与论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解放战争,特别是战略决战的伟大斗争中最集中表现。当革命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面对如何将革命进行到底,如何建立独立自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个重大问题与新时代的挑战,毛泽东坚定地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75页。)为此,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并号召全党要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会一切我们不懂的东西,以比帝国主义国家生活的还要好些为目标,激励全党要克服困难,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国家而付出艰辛与努力。用事实回击国内外敌对势力所谓,“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预言。这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的具体表现。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继续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西柏坡时期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时期之一。党在西柏坡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广大的贫苦农民群众,还团结了广大的知识分子、工商业人士、民主人士等倾向革命的阶层与人士,而且还依靠他们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同时,在1948年西柏坡的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加强党的纪律和发扬党内民主问题。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号召,并建立了党委会议制度。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团结尽可能同我们合作的城市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还正式指出,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的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7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它提到执政党建设的高度,这是由于党所面临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和成为执政党这一历史考验的伟大课题所决定的。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严肃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8-1439页)从而“两个务必”精神成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由此铸成了西柏坡精神中最具特色的内涵之一。
    上述表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不仅是建设新中国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而且会议内容对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都有论述,因而成为西柏坡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
    三、让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愈显醇厚。60年前,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如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大任务。追昔抚今,我们必须全面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赋予新的内涵。
    (一)弘扬西柏坡精神,是我党执政为民,永不变色的需要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以毛泽东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转折的伟大实践中,及时告诫全党,我们成为执政党后,不仅要牢记“两个务必”的作风,还要执行会议上做出的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手、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等六条规定。60年来,毛主席的教导时时给我们敲着警钟,时时提醒牢记“两个务必”。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离不开“两个务必”。
    当今。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中出现了官员贪腐、生态恶化、信仰缺失等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等现象,特别是少数党的领导干部,没有经受住权力的考验,在“糖衣炮弹”的攻势面前败下阵来,他们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和反腐防变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艰巨。因此,要完成新时期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坚持“两个务必”,做到坚持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接受人民监督,廉洁奉公,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强不息地把握命运、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改革开放强国富民、艰苦奋斗成就伟业。这是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对西柏坡精神传承发展和创新。是我党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治国科学发展理念的新思维。
    (二)弘扬西柏坡精神,“进京赶考”的脚步永不停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中央准备从西柏坡进京,执政问题摆在党的面前。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的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时,毛泽东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强调执政党建设,不以功臣自居。60年来,"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政为民的理念日益升华。
    “进京赶考”精神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我们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和理想不懈的努力,始终如一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理想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是什么呢?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延安到西柏坡到进京赶考是为了这个目标和理想,体现了这种精神。谁要是违背了进京赶考的精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化为己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搞贪污腐败,谁就会得到刘青山、张子善的结果。
    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两个务必”,继续艰苦创业的新课题。他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天不成功,“两个务必”就一天不能丢。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是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一种革命文化,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民族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再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从西柏坡精神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建设蓝图,经过几代人努力探索,人民找到了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为此,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这是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较长历史过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弘扬西柏坡精神 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开发晋察冀边区“重走赶考路”培训的几点思考
·弘扬西柏坡精神 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开发晋察冀边区“重走赶考路”培训的几点思考
·王聚英、尤秀斌:弘扬西柏坡精神 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开发晋察冀边区“重走赶考路”
·红色文化孕育了中国桑干河派作家
·尤秀斌:红色文化孕育了中国桑干河派作家
·尤秀斌:参加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成立暨“大好河山·‘第二延安’文化高层论坛”有感
·尤秀斌:中国首部全面揭示抗美援朝狙击战秘史的专著出版(组图)
·王聚英、张迎潮、尤秀斌、王乐:党在西柏坡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新中国(图)
·王聚英、尤秀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新中国(图)
·叶剑英与西柏坡精神(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