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941年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苏海安,一个偏僻贫困、四县交界处的雅周鸭湾,在那个年代,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上学,初中上了两年。1959年11月人伍,1964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步兵学校通信大队,中专学历,历任战士、学员、电台报务主任、台长、副连长、连长、参谋等职。1965年5月人党,1974年复员,安置在县无线电元件厂,1978年复改转,落实在县民政局工作。1988年任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馆长,2001年退休(聘请为文史馆员),现为中国革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红色经典耀千秋
根据胡耀邦、陈丕显、姬鹏飞、彭冲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筹建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的指示,南通军分区新四军老战士王强同志热心关注,县民政局李存生局长积极支持,我首先提出筹建纪念馆。从1994年10月开始,1998年3月5日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到2004年元旦对外开馆,筹建报告经过了三下四上的努力,前前后后的奔波,反反复复的争取,先后长达10年之久,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军内、军外,走到国务院,跑进中南海,排除了筹建的风险,顶住了压力,克服了坎坷,正确对待了丰碑背后的风言风语,凭着对粟裕大将的怀念之情,对七战七捷的特别感情,终于完成了苏中老区人民对建馆的强烈愿望,落实了许多新四军老战士、老首长对建馆的指示,先后争取到帐资金1300多万元,征集革命文物500多件。
北京新四军老战士吴报鸿向我馆捐赠极其重要的、在苏中战役中使用的2只铁皮文件箱,打的时,驾驶员看着我拿2只破铁皮箱,说“前面就是废品收购站”,说完车子也开走了。时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之子钟德苏捐赠父亲在苏中战役中装文件资料使用的木箱,我拿到江苏饭店时,保安叫我送到垃圾桶去……征集全国31个省、市著名书画家作品1OOO多幅。一座设计新颖,具有时代气息,集瞻仰、参观、游览、休闲、购物为一体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耸立在广袤无垠、阡陌纵横的苏中大地……现已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已先后接待参观800多万人次。
经组织的安排,有机会先后接待讲解了陈丕显、叶飞、姬鹏飞、洪学智、彭冲、迟浩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记得1988年5月25日,纪念碑落成不久,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同志前来视察。在休息室,他慈祥的面容,显得很和蔼可亲,在谈话中提出“主任是谁?”“首长,是我。”并示意叫我坐到他身边,主动与我握手,即开门见山地讲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非常平易近人,而且还风趣地对我说“那时我也有点小权啊,凭我一张条子就可以称粮草支援前线,因为那时我是负责支前的,和粟裕司令员、谭震林政委在一起……”这是我接待的第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心里既紧张,又激动,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入伍前不谈县城,曲塘镇都没有去过,还能和中央领导坐在一起交流,做梦也没有想到。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之际,在我馆挂校外德育基地近30个单位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10多万人参加,由上海“大江南北”杂志社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杂志社举行的知识竞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我馆并分别荣获“大江南北”和“铁军”杂志社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主动参与组织编辑《粟裕研究资讯》,先后出版发行29期,共200多万字;积极参与编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苏中地区广为流行的革命历史题材歌曲选《七战七捷》5000本,由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大型新四军史料丛书《苏中七战七捷》再版5000本。得到许多新四军老同志、党史工作者、纪念馆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和研究粟裕大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以展示纪念馆形象,由民政局支持创办《七捷》馆刊,并将原《粟裕研究通讯》和《资讯》合并,得到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同志认可,她指出“群众性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最有生命力。”并得到许多新四军老首长、老同志、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拥护,原中顾委委员、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上将,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周玉书中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兰保景中将以及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名誉会长、原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等30多位老领导、老将军题词祝贺;《七捷》的创刊,得到2007年中国最具创新及影响力的画坛十杰之一范华炳以及国家著名一级书画大师杨一墨、钟家佐、李敬东(玉竹)、王中寇、蔡立峰等10多位大师挥毫拨墨河北省、福建省、浙江省嘉兴市等新四军研究会为馆刊发来贺词;延安革命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20多个纪念馆发来贺信中国革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等80多个单位来函、来电祝贺,共同祝愿“七捷”成为传承光荣传统的阵地,传承先进文化红色经典的窗口,探索研究展陈艺术的论坛,推进社会和谐交流的平台,现已出版6期,共42万字。
业精于勤人为本
纪念馆主要征集文物史料,研究新四军、苏中战役和粟裕大将等,坚持如实地反映党史、军史、战史;坚持再现广大新四军老前辈的铁军风范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优良传统。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极其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对领导和上级交待的任务能领会意图认真执行,有较强的组织观点和组织能力及领导艺术,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和敬业精神,求实创新,艰苦创业。1995年,单位在民政系统首先解决职工住房,每人贴补3万元,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结虑了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受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2007年8月10日,是粟裕大将百年诞辰,参与筹划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粟裕大将生前秘书鞠开同志,亲属文亚玮同志,共200多人,并为书画厅(纪念粟裕大将百年诞辰书画展)揭幕。
经过4年多的征集、装裱,从全国各省、市1OOO多幅作品中遴选精品150幅,编辑成册《永远的怀念》——纪念粟裕大将诞辰一百周年书画集,献给社会各界,共同纪念欣赏。封面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亲笔题写,楚青诗词“代序”,书画集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民政局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出版发行,受到许多老领导、老首长和书画大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江西景德镇市汪华元来信“感谢你们给我寄来《永远的怀念》——纪念粟裕大将诞辰一百周年书画集,我反复认真地拜读了所有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内容广泛,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书画艺术性强,印刷很精致,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好资料,更是一部向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粟裕大将学习的好材料”,新疆王迪吉同志来信指出“这本集子称得上全国一流水平,真可谓是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的作品,书中既有名人书画,又有书画名人,整体水平很高,很高,很有收藏价值。”北京新四军老战士杜虹来信指出“画册十分精彩,十分感谢!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也曾举办活动,我们许多老战友也希望出一本画册,因未能如愿而遗憾,如今得到你们的这本画册,心情不知有多高兴!”江苏南京王安珂来信“该画册版面设计高雅大方,印刷层次分明,色彩正常,装裱精良,颇有纪念收藏价值。”中央军委办公厅、国防大学、总政宣传部、中国书画专刊编辑部、新华通讯社、中国书画收藏协会等和粟裕大将亲属、生前好友,纷纷来电、来信,给予高度评价。
金石为开史永存
为了征集革命文物和抢救珍贵史料,首先要向参加过苏中战役和在苏中老区工作过的老首长、老领导汇报建馆情况,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先后拜访了江渭清、傅奎清、向守志、金逊、朱竹雯、顾浩、陈瑛和北京的彭冲、陈丕显、姬鹏飞、叶飞、洪学智、张劲夫、张爱萍、万海峰、张震、周克玉、张铚秀、迟浩田、楚青等老领导及其后代,对建馆一致达成共识,纷纷捐赠革命文物、签字、题词、照相。如1994年初,筹建纪念馆初期,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金冶将军就给我亲笔题词“建好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对建馆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当时,金将军的题词,代表了许多新四军老战士的共同心声和殷切希望。现在可以说,金将军若在九泉之下有灵,定会感到欣慰。靠诚心、诚意、诚恳,先后老将军、老领导为我题词30多幅,中国省级书画大师以上的,为我题赠书画作品20多幅。
最近,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来信“大同同志您在海安建馆有功,为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表示敬意,书字一幅。”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和关怀,是我一生最高的荣誉,永远激励我奋进,永远推我开拓创新。我能做一点事,全靠组织的关心、全靠祖国的养育,但是也离不开家属丁冬英同志,她系党员、小学高级教师,与她支持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