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桥位于云岭镇罗里村口东首的枣树坝下,为一座长8米,宽2米的木质结构桥,桥栅上有叶挺亲书的“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八个大字。该桥是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期间,叶挺将军亲自设计,由军部副官处负责建造的。桥建成以后,当地群众高兴地赞颂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称这座桥为“军民桥”。解放后云岭人民出于对叶挺军长的敬爱,改称这座桥为“叶挺桥”(又称“希夷”桥)。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会布“叶挺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十大”旧址之一。
1938年8月2日,叶挺率领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东麓罗里村,进村的通道上有条河叫叶子河,河对岸是徐氏宗祠。该祠当年是新四军伤病员医院,宗祠前面有个庙,庙里住了个医官,庙后面是一座小学。
那时的叶子河,足足有三四丈宽,叶子河枣树坝附近原先有一座二尺宽十分简陋的木板桥,很不牢固,来往群众走在桥上很不安全,特别是去庙后小学的小学生更不敢走,不得不绕半里路从前面一座大石桥上过去。从繁昌前线下来的伤兵去徐氏宗祠医院,每经过这座桥也很提心吊胆,特别在夜晚抬担架过桥更是危险,每逢皖南山区梅雨季节,桥常常被洪水冲走,同时也不方便军部领导和国际友人去军部医院慰可伤病员。
1939年4月初,叶挺与军部领导人商议后,决定在原桥址重修一座桥,叶挺让副官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在召开的军民大会上,军部一位副官说“我们现在是军民合作抗日,战士们在前线打鬼子流血,老百姓也不分昼夜地支前抬伤员,真是军民亲如手足。大家都知道,我们村枣树坝上那座桥不好走,现在军部出钱修桥,叶挺军长设计好了桥样,我们大家一起动手修座大桥。”
听说要修桥,云岭老老少少百姓都高兴的不得了。第二天,云岭一个叫柳松林的中年农民带运输队20多人去乌龟山砍树木。村里不少老人、妇女自动赶到河边搬鹅卵石打桥墩。叶挺手里拿着桥样在工地上一边指挥,一边不时叮嘱大家小心点,别让石头砸了脚!
修桥期间,叶挺虽然军务缠身,但一有空就来到修桥工地走走看看,风吹日晒地陪着修桥工人。到了第7天,一座有扶手栏杆的木石结构桥完工了。叶挺看着自己亲自设计的桥十分好看,一时高兴趁着桥栏杆末刷漆,兴致勃勃用墨汁在桥梁上题了“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八个大字,下角签上自己的名字。因该桥是新四军和当地群众共同修建而成,更因为有叶挺军长题字,当地群众亲切称呼该桥位“军民桥”。
如今,叶挺桥旧址虽历经风雨沧桑,但古貌依然,它是新四军同云岭人民深厚友谊的真实写照,它更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连心”的历史见证。不论历史如何变迁,它永远寄托着云岭人民对叶挺将军无限的敬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