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叶挺的革命情谊 |
2008-08-19 13:38:25 |
|
作者:聂皖辉 |
浏览次数: |
|
|
|
|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调。1月6日,部队行经安徽泾县云岭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多人的包围袭击。经过七昼夜血战,终因弹尽粮绝,除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周恩来获悉新四军陷入重围时,立刻向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提出严重抗议,接着又向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等分别提出抗议。1月17日晚,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通令和发言人谈话,反诬新四军“叛变”,悍然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声称要把叶挺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周恩来得知,义愤填膺,立即打电话痛斥何应钦:“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⑽随即驱车到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处,当面提出质问和抗议。当夜,周恩来奋笔为皖南事变和死难烈士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⑾这满含悲愤的二十五个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一下子揭穿了皖南事变的实质,不仅表达了对国民党顽固派最强烈的抗议,也是对新四军军长叶挺的最有力的声援。
叶挺被扣后,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多次向国民党提出抗议,索要叶挺。1941年3月2日,周恩来在写给蒋介石的《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中,再次强烈要求“释放叶挺,回任军职。”周恩来并通过种种手段,给囚禁中的叶挺及家属提供尽可能的经济帮助和政治关怀。资料记载:周恩来曾托人给狱中的叶挺捎去两千元钱,叶挺则用这笔钱买了些内衣和蚊帐分给狱中的战友、同志。1943年5月间,周恩来派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参加慰问在反击日寇进攻鄂西山区的战斗中取得胜利的国民党前线将士。交待陆诒:除了采访报道外,主要的任务是设法代表党去看望慰问叶挺。他告诉陆诒:“据我们最近了解到的情况,叶挺同志和他的夫人、女儿现在押在第六战区,你可以拿着我的亲笔信去访问陈诚。可以直截了当地向他要求单独见一次叶挺,我想他是不能拒绝的。”陆诒出发前,周恩来又约见他,请他转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非常关心叶挺的处境,非常赞赏叶挺的气节。自毛主席就皖南事变发表谈话,提出包括取消蒋介石的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祸首、释放叶挺回军任职、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抚恤新四军伤亡将士家属,和撤退华中剿共军等六项要求在内的十二条善后办法以来,中共代表团在历次国共谈判中,都把恢复叶挺的自由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提出来进行交涉。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为了迫使蒋介石接受这十二个条件,曾经冒着被反动派捕杀的危险,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党中央切望叶挺保重身体,耐心等待,要相信党一定能够为他争得自由,把他营救出去。陆诒转达后,叶挺激动地说:“我也深知我的自由问题决定于谈判结果。我深信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必能获致胜利。这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几年囚禁中也没有动摇过。你回去请向恩来同志,并经恩来同志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请他们放心。”
叶挺在囚禁中不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而且利用一切机会找党:在转移中,让3个孩子冒险投奔周恩来,在获释的第二天,即写出了要求重新入党的申请。
1946年4月19日,重庆各界举行追悼叶挺和王若飞、博古、邓发等烈士的大会,有三千多人出席。王若飞、博古是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后的情况。叶挺在政治协商会议后刚被营救出狱。邓发是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后归国的。因为气候骤变,飞机在4月8日不幸失事,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在追悼会上,周恩来痛哭失声,沉痛地报告遇难诸烈士的生平事迹。同日,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一文,写道:“十天过去了,沉重的十天!沉痛的心,悲愤的泪,残酷的回忆,还有,你们遗留下来的沉重的担子,抑压得我们还只在默默无言中悼念你们。”“二十多年来,成千成万的战友和同志,在共同奋斗中牺牲了,但没有一次像你们死得这样突然,这样意外。突然的袭击,意外的牺牲,使我们更加感觉到这真是无可补偿的损失!”⑿周恩来的这篇悼念文章,句句情真意切,字字感人肺腑!它强烈地表达了周恩来对包括叶挺在内的四八烈士无尽的悼念之情!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