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老区——宣城 |
2008-06-16 12:41:36 |
|
作者:蔡长雁 |
浏览次数: |
|
|
|
|
艰苦奋战在敌伪心脏——京(宁)沪杭三角地区的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将活动范围逐步扩展到皖东南的宣、郎、广地区。1941年5月,广郎中心县委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在斗争中,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42年3月,党员发展到891名。1943年上半年,国民党再次将广郎地区党组织破坏,党员人数减至89名。1943年9月28日,日军向苏浙皖边大举进犯,3日之内占领郎溪、广德、溧阳、宣城4座县城,防守这里的国民党军闻风而逃,“忠救军”黄一平支队投降日军,充当苏浙边区剿匪司令。为了保卫江南人民的利益,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新四军十六旅尾敌南进,其48团歼灭了阻击新四军的国民党挺进军第二纵队司令部,进入广德北乡一带。四十六团于11月22日,连续攻克新桥、漆桥等日伪据点,击毙日军40多名,俘伪第一方面军第三师副师长以下官兵210余名,随后南下,沿途击溃顽军,进入郎溪北部地区。短时间内,新四军十六旅就解放了广、郎北部地区。随后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党委、苏南行政公署由溧水南移至广德、新杭、流洞、砖桥等地活动,从此广郎地区成为新四军在苏南抗日的重要基地。在广郎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日益发展扩大的形势下,日军向根据地发动扫荡。1944年3月中旬,日伪军由芜湖调集4千余兵力,向广郎地区扫荡,侵入广德中心区山北、砖桥、杭村一带,前后达20余天。3月29日上午,日军南浦旅团小林中队和伪军一个大队,在扫荡苏浙皖边境的杭村以后,准备返回驻地。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三营、一营和机炮排在郎广地区游击队配合下,伏击了这股日军,歼敌70余人,缴获九二步兵炮一门(现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获得杭村大捷。8月13日,日伪200余人,突然将在查扉村开会的流洞和开化乡游击队包围,游击队利用地形,声东击西,仅牺牲2人,胜利突围。15日,日伪六七十人又从广德出发到开化乡一带扫荡,抢劫粮食逃回广德据点。与此相呼应,国民党顽固派也直接调兵进攻在这一地区新四军。12月2日至4日,国民党军6个团兵分3路进攻驻在广德北乡、长兴以东一带的新四军十六旅,经三昼夜战斗,十六旅将其击退到广(德)泗(安)公路以南,进一步巩固了广郎地区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在解放郎、广北部地区的同时,其四十六团一部也进军宣城当涂边的漕塘、狸头桥一带(这里原是新四军二支活动地区),很快建立了以漕塘、狸头桥为中心的宣当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政权(宣当办事处),其中心区包括宣城、郎溪、高淳、当涂四县边区13个乡400余平方公里。
根据中共中央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1944年12月27日,新四军军部抽调新四军一师师长兼政委粟裕率第三旅及地方干部300余人渡江南下,组建苏浙军区(翌年2月),并将所属部队编为3个纵队。10月,3个纵队开始向浙西敌后天目山地区挺进,但遭到国民党军六十二师、“忠救军”共5个团的进攻,三纵、一纵奋起反击,到2月18日,经5天激战,在广德、安吉、孝丰边区歼灭六十二师一八四和一八五两个团的大部,并乘胜解放孝丰县城。取得天目山第一次反顽自卫战斗的胜利。3月1日起,国民党苏浙皖挺进军总司令陶广重新调集12个团的兵力,分四路向我孝丰阵地猛烈合击。一、三纵队经过20余天自卫还击,歼灭1700余人,取得天目山第二次反顽自卫战斗的胜利。第二次反顽战斗胜利后,新开辟的广德南部地区趋于巩固,5月,成立广南县委、广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广南县警卫连。6月19日,国民党又调集14个师42个团共66000余兵力,向苏浙军区部队发动更大规模进攻,苏浙军区组织反击,至23日止,共歼顽军6800余人,取得了第三次反顽战斗胜利。在三次反顽战斗中,郎广地区广大民众积极支前参战,当时有关地区共动员常备民工6209人随军服务,其中广德县1881人,郎溪县1286人。另外还组织大批临时民工参加抢运粮食、弹药和救护伤员等,郎溪县下湖乡还发动群众支援粮食30000多斤,布鞋1200余双,棉被800余床,生猪37头。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