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歌《东方红》的作者——李有源
秦朋
时任绥德《大众报》记者秦朋(常天录)(右一)
这次分区文代大会一位农民代表,时刻被人们羡慕和敬爱的眼光注视着。有的人也低低向别人介绍说:“这就是《东方红》的作者李有源”。老李是佳县四区六乡张家庄人,今年四十八岁了,他穿着一身半旧的蓝老布衣服,显得忠诚朴素。他从小务农出身,只在十四岁上念了一冬冬书,所以也并不识多少字。四零年新政府建立后,当时的乡长高彦惠,常把报纸拿给他看,使他接爱了许多新的知识。
他很喜欢编秧歌唱词,他的侄儿李增正,在村里当秧歌“伞头”,所以编出的东西很快就唱开了!在编写秧歌中,他首先觉得过去秧歌里,前边两句大半唱了空话,什么“锣鼓落了我开言”、“初三十三二十三”等,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就决定改掉老一套,同时也根据了党、政当前的政治任务为中心,结合了新旧社会在心坎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和体会,创作出了许多生动的秧歌唱词来。……边区大闹生产,进行了移民,他就编出了体现移民情况的秧歌,如:
佳县人民走延安,一定要开南老山,不过两年再来看,尽是一片米粮川。
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人,有的穷人移了民,开荒种地翻了身。
还写出了生产发家的十几段秧歌,名歌《东方红》也就在这时创作出来了。
有一天,老李街上看到了一条标语,上面写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他就用纸条记下来,作了主题,在编写时他想:好地方要有好摆设(饰),好人要穿上好衣裳,咱们的毛主席,这样伟大,给咱带来了光明,真像天上的太阳,所以他就用“东方红,太阳升”这样生动有力的词句,来歌颂毛主席,体现了劳动人民对自己的领袖的敬仰和爱戴。
这个名歌编好后,立刻由他的侄儿李增正,在移民队中唱出,从此《东方红》的歌声就响遍了陕甘宁边区,响遍了解放区。
他这一次参加了文代大会,非常兴奋。在一次谈话中他说:“旧社会咱谁瞧得起呀,——穷人能创作吗?财主家有钱有势,住上几天洋学堂,放出屁也好像是香的。穷人连活命都难啊!”特别是他在会上听到说:《东方红》全国人民都喜欢唱,也受到世界民主青年的欢迎,许多外国人也学会唱啦!他简直高兴的了不得。这次大会还给他奖了“人民歌手”的一面锦旗,这一切都鼓舞着他。他用坚强的信心表示:在大会以后,要从生产中编出更多的唱词来,开展农村的文艺工作。(1950年12月30日绥德《大众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