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今天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马叙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他一生奋斗的光辉业绩,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和衷心敬意。
马叙伦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坚持真理,思想进步。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时期里,他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为新中国的创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人民无限忠诚的公仆,是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知心朋友。
马叙伦先生早年目睹清政府极端腐败,国家内忧外患,萌发了爱国革命思想。1911年他加入伟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
革命,以后又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南北军阀的斗争。五四运动时,他是学生爱国群众运动的支持者。1921年他领导了北京大中小学教师发起的、向北洋政府“索薪”的运动;6月3日,他和李大钊同志同上万名教职员、学生一起,向总统徐世昌请愿,遭到军警镇压,他和李大钊同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头部受了重伤。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身体力行,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同反动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国难深重。国民党当局对外采取不抵抗主义,对内坚持反共内战和法西斯统治,遭到人民的反对。在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时候,马叙伦先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政策。他和杨秀峰、许德珩等联合北平各学校的爱国人士,组成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叙伦先生已年逾花甲,为了实现国内和平和民主政治,他仍奋不顾身,积极从事爱国民主活动。他发表了大量文章和演说,抨击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和扩大内战的倒行逆施。1945年底,他同王绍鏊、周建人、林汉达等先生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次年,民进联合上海四十八个人民团体,组成人民团体联合会。马老和郑振铎先生主编的《民主》周刊是当时伸张民意的一个重要刊物。由于马老坚持爱国民主正义立场,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种种威胁和迫害。1946年6月23日,他参加上海各界群众的反内战游行示威,被推举为向国民党政府请愿代表,竟在南京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殴伤。但任何压力都不能动摇他为国为民斗争的决心。1946年11月,国民党当局在开始发动全面内战的同时,一手包办,召开违背人民意愿的所谓“国民大会”。马老义愤填膺,和全国人民一起同声反对。1947年国民党当局发布了“戡乱”总动员令,国民党特务每天都在监视马老的行动,并进行威胁恫吓,马老虽身处危境,但大义凛然,毫不退缩。他公开声明:“如果拿什么激烈的手段对付我”,“我是求仁得仁又何怨!”他给当时的行政院长张群写信,抗议国民党当局的特务统治,明确表示“捕杀不辞,驱胁无畏”。马老这种临危不惧,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献身革命的高尚节操和革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1948年马老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同年11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由香港到东北解放区,不久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了建国大计的协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老积极参加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和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多次参加最高国务会议和其他各种重要会议,对国家大政方针经常发表意见,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他在担任教育部部长、高教部部长期间,同党内负责同志团结合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发展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成绩十分显著。
马老生前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是民进和民盟深孚众望的领导人。他坚持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对民进、民盟的创建和发展,对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起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知识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
马老既是著名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也是博学多才、有很深造诣的中国语言文字学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著作很多,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特别为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学者所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