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彝海结盟 坚不可摧 |
2009-11-03 17:06:36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曾金胜 |
浏览次数: |
|
|
|
|
第二天早饭后,先遣队再次进入彝民区。小叶丹跟着前卫第六连走在前头。爬上头一个山垭时,见十几个沽基家的彝民拿着红旗,背着长枪,齐声欢呼着上了山顶,这是他们村寨的入口。只见他们都排好了队,笑眯眯地表示欢迎。一些青年和儿童,还主动接近红军指战员,双手比比划划,配合一些汉话的词句,说明他们的心意。指战员们有的送给他们鞋子,有的送给他们毛巾,民族团结的气氛非常热烈。刘伯承和聂荣臻来到时,小叶丹有依依不舍之意。他告诉刘伯承说:“我不能再走了,前面不是我管的地方了。我派4个人送你们到前面的村寨,另外挑选20多个人到红军里来学习军事,学会了回来打刘文辉。”刘伯承说:“后面红军大队还多,拜托你一定把全部红军安全送过彝区。红军走后你要打起红旗坚持斗争,将来我们会回来的。临别之前,送你一点薄礼。”这时,警卫员抬过擦得油亮的10支步枪。小叶丹大受感动,坚持要把他骑坐的一匹精壮的大黑骡子,送给刘伯承。
选遣队继续前进。一路经过雀儿窝、拖乌、鲁坝、铁寨子等,经过彝人交涉,都得顺利通过。过一个村寨换一个带路的彝人向导,交接很有秩序。
小叶丹忠实地执行了刘伯承的嘱托,将彝民组织起来,护送红军后续部队过境。他昼夜奔忙,往返于大桥镇和筲箕湾,经过7天7夜,红军大队一路畅行无阻,安全通过百里彝民区,为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实现了北上抗日军事大转移。
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上世纪90年代,凉山彝族人民在中央和省、州、县党政军的关心支持下,兴建了“彝海结盟纪念碑”。其主体为一组人物雕塑,刘伯承和小叶丹并肩站立,高举酒碗,对天盟誓的塑像栩栩如生。碑座背面是用中、英、彝三种文字刻写的碑文,结束语是:“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也许这就是对“彝海结盟”的最恰切评价吧。70年后,这条象征着民族团结之路仍引领着当地各族百姓建设着自已的家园,彝海结盟所凝聚的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精神正在祖国大地上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今天,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每一次发射成功,都凝聚了凉山各族人民的心血,英雄的凉山人民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后盾。
“红军朋友,藏人领袖”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回首四十年来雪域高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为和平解放这片土地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在这些人中,有一位四川藏传佛教界的人士,他就是甘孜州甘孜县白利寺的五世格达活佛,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1902年出生于甘孜县白利乡德西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被认定为甘孜白利喇嘛寺活佛,8年后获格西学位。
早在红军长征时期,格达活佛就与朱德总司令成为挚交。1935年,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经过藏区,国民党反动派勾结藏区的反动喇嘛和土司头人,组织反动武装,企图阻挠红军北上。同时对共产党和红军大肆进行造谣诬蔑,通告群众不准卖粮给红军,不准给红军带路,不准当通司(翻译),胁迫群众逃离家乡上山隐藏,妄图置红军于绝境。这时,格达活佛却派人打探红军动向,倾听红军的宣传。在红军到达甘孜后,他亲眼看到了红军官兵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保护寺庙,不伤害百姓的行为,由此判定红军确实是一支能够解放劳动人民脱离苦海,得到幸福的军队,是藏族人民的好朋友、大救星。因而决心亲近红军,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向群众广为宣传,说服民众不要听信谣言,各自安居乐业。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不少藏族同胞消除了顾虑,纷纷返回家园。这期间,格达活佛又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为红军筹备粮草,仅白利寺就支持红军青稞3万余斤,豌豆4千多斤。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