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记者在冕宁县举行的中央电视台拍摄《红军长征凉山系列节目》开机仪式上获悉,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栏目组到凉山州来以《彝海结盟》为主题,拍摄四集红军长征过凉山的专题系列片,作为央视为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的献礼片。
中央红军自1935年4月30日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途经凉山8县1市,从南到北贯穿凉山全境,总行程达800多公里,为红军25000千里长征总行程的6.8%,是红军长征在总行程中全国市州最长征程的地区,同时时间跨度最长。从4月30日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到5月28日到安顺场渡大渡河(当时安顺场为凉山州越西县管辖),历时29天,占红军长征时间的9%,在全国全省市州一级地区都是罕见的。
由于时空的跨度和凉山特殊的社会,自然环境,从而在凉山红军产生了众多永垂青史的事件。“巧渡金沙江”—保存了中央红军主力的实力;“会理会议”—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统帅地位;“礼州会议”—第一次酝酿确定“长征”概念,明确红军北上转移的方向;彝海结盟—第一次生动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民族政策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十大史事之一;建立冕宁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为长征途中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政权;建立沽鸡支队—成为红军在少数民族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建立冕宁县抗捐军——长征途中第一支地方革命武装;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凉山各族人民参加红军人数近8000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43位军团长、将领经过凉山。
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国强代表州委宣传部、州委外宣办讲话。他表示,此次拍摄是追求红军历史,弘扬红军精神,激励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斗志的一次难得机会,也是对我州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鞭策和激励。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在全州范围内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进一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开机仪式上,冕宁县委书记周斌致词,在致词中指出,冕宁地处川西南,享有“攀西龙头”之美誉,44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藏、回等20余种民族,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1935年5月,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入川后,经会理进入冕宁县城,并在冕宁成立了入川后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第一支红军地方武装——冕宁县抗捐军;组建了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队伍——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并授予队旗;朱德总司令签署并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向社会公开“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响彻中外。刘伯承元帅与彝族果基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结盟”,结为兄弟,为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红军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冕宁36万各族人民前进,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新冕宁而奋斗不息!
冕宁县政府县长赵勇宣布开机,冕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启发、县政协主席郑国松、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廖敏、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肖爱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华、陈野萍革命前辈和廖志高革命前辈家属代表及县级十多家单位参加了开机仪式。
开机仪式由州委外宣办主任、州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陈甫林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