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有了这个落脚的地方,应该休整一下。但中央红军只是稍事休整就打了一场被喻为“切尾巴”的战斗。当时为什么叫“切尾巴”?
刘煜:中央红军其实不想打这一仗,因为太疲劳了。但敌人四个骑兵团紧追不放。毛泽东和彭德怀等在抵达吴起镇的当天晚上,就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切掉这条尾巴。毛主席分析说:我们到了根据地,叫花子打狗——已有墙可靠。我们决不能把敌人引进根据地。我们虽然很疲劳,但敌人也疲劳。利用吴起多山的地形,打它个胜仗,作为送给陕北人民的一个见面礼。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登上吴起镇西面的平台山,在一棵梨树下设立了指挥所。上午8点左右,埋伏着的红军向后边追来的敌人骑兵团猛烈开火。在红军强大火力的打击下,敌骑兵人仰马翻,乱成了一锅粥,后边的一看不妙,拨转马头四散逃命,有的腿还挂在马鞍的脚镫里硬被拖死了。“切尾巴”战斗是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也是红军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个胜仗。歼灭了一个团,击溃3个团,共歼敌600余人,俘虏1000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切断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战斗结束后,毛泽东给彭德怀写了一首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了后,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
记者:中央红军在吴起镇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对以后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影响都很深远。
第一,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确定目前行动方针,提出今后战略任务。第二,打了“切尾巴”战斗,扩大了红军的影响。第三,毛泽东在吴起镇新窑院接见了赤安县游击队队长张明科和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知道了根据地正在进行错误肃反,刘志丹等一批党政军领导人被关押在瓦窑堡,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便考虑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了陕北危机。
可以说,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长征落脚吴起镇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是标志着中央红军伟大战略转移的胜利结束;二是标志着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13年的开始。因此,吴起这个原来并不起眼的小地方,由于成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红军从求生存走上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