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语重心长、实实在在、意义重大,为我们搞好“家门口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之本,是百姓获得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议题,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由于受疫情的严重影响,农民工返乡的越来越多,有的干脆就不想“外出”挣钱了,只想在“家门口”就业打工搞点收入、维持生计。在此情况下,实行“家门口就业”可以一举多得,意义重大。
“家门口就业”凝聚爱情亲情。一方面解决了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保障了家庭的和睦,心里踏实了,可以集中精力埋头挣钱,不必时时刻刻牵挂家里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减少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出现,“家乡就业好,照顾老和小”,缓减了当地政府的负担。
“家门口就业”节约家庭开支。虽然在“家门口就业”打工不如在背井离乡的异地远方收入高,但可以节省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应届毕业生在家乡就业更容易,能享受政府补贴。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看,回到家乡寻找第一份工作,竞争压力相对小,入职实现价值比待业等待机会更重要,脚踏实地,起点再低也能飞。
“家门口就业”缓解土地“撂荒”。近年来,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缺乏,“撂荒”现象随之出现,有的农民看着田土撂荒,觉得可惜了,于是出现了“田改塘”“田种树”等现象。现在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距离近了,可以在工作之余有时间经营自己的土地,过上“亦工亦农”的生活。目前春播春种已经结束,正是提早安排夏收夏种之际,“家门口就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完成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
抓好“家门口就业”这个稳就业、保民生的大事,一方面还得靠党建引领强产业。有了产业,才有岗位,才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各地应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广开就业门路,兴办一些特色产业、“微型企业”和“移动工厂”,包括一些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千方百计让他们有事干、有钱赚。另一方面强化培训提技能。根据地域特色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让更多的农民朋友有能力胜任相应的岗位,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当然还得千方百计拓宽销路促增收。通过对接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拓展”代销点等,开设特产“专柜”,通过开发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拓宽特色产品销路。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帮助群众提高收入。同时利用农村电商服务点,帮助线上销售,助力销售增收,达到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