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底,党中央作出了“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决策。于是,中华大地出现了深入人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在这统一口号感召下,人民解放军结合自身特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四有三讲两不怕”。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地区及多条战线都根据自身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类似口号。
这类带有数字的浓缩性口号源自何处?许多老将军说,源自彪炳史册的“红军青年冲锋季”中的“四不五要三努力”。
肖华、刘志坚、王宗槐三位开国老将军,哼着《苏武牧羊》的曲调,从记忆深处打捞“四不五要三努力”的具体内容
1934年春季,中央苏区红军创造性地开展了“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青年活动,本该载入史册,光照后人,但因战斗频繁,加上紧随其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次开创性的青年活动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文字记载。
1984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首任部长王宗槐中将想写篇回忆录,以纪念“红军青年冲锋季”诞辰50周年。他清楚地记得,当年整个活动的简缩口号是“四不五要三努力”,但具体内容苦于没资料可查,便将曾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和副主任的肖华、刘志坚将军召集在一起,共同回忆那段逝去的岁月。
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他们认为,“红军青年冲锋季”是我军青年运动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应该加以褒扬。所幸那次青年竞赛活动的口号和内容被谱写成了一支歌,用的是《苏武牧羊》的曲调,故简明易记,经久难忘。虽经半个世纪岁月风霜的磨蚀,但这些古稀之年的当事人一忆起往事,那些细节便逐渐清晰。当王宗槐将军唱出头一句后,其他人便跟着唱起来。就这样,肖华、刘志坚、王宗槐三位开国老将军,哼着《苏武牧羊》的曲调,你一句我一句,从记忆深处打捞出“四不五要三努力”的具体内容。
四不:不生病、不掉队、不怕苦、不犯纪律;
五要:每人要识三百字、要团结友爱、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要搞好军民关系、要讲究卫生;
三努力: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努力提高军事本领、努力提高文化水平。
罗荣桓举着火把深夜登门,要青年部部长肖华想些办法,活跃一下部队情绪。肖华不负重望,提出了“红军青年冲锋季”的设想
开展“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背景。
1932年1月,苏区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瑞金召开了首届团代会。会议确定了青年团的工作任务。嗣后,团中央又发布了《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红军总政治部颁发了《红军青年工作的条例》以及《关于团与青年工作的训令》等,把青年工作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部队建立和完善了青年工作机构:军以上单位有青年部,师有青年科,团有青年干事,连队有战士兼任的青年委员。这就为“红军青年冲锋季”提供了组织上和政治上的保证。
“红军青年冲锋季”的诞生,还有一个直接原因:严酷的战争环境所逼。敌人连续对我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我军伤亡很重,加之物质待遇菲薄,生活艰苦,文化生活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措施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第四次反“围剿”后,红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宜黄县固岗村召开了青年工作会议。师的青年科长、团的青年干事都参加了会议。朱德、王稼祥、博古等领导同志到会讲话。有一天,会议刚开了一会儿,敌人的飞机就来轰炸了。肖华等忙劝首长们隐蔽。突然,几颗炸弹就落到门口炸响了。刚走出门口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右腰部中了弹片。会场炸毁了,他们只得将会议转移到村子后面的山坎坎里进行。这次会议,主要研究如何把青年工作搞得更为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