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及其贡献 |
2008-03-17 23:37:16 |
|
作者:徐则浩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深切怀念同毛泽东同志一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党的其他杰出领导人时,提到了王稼祥同志。这是公正的,符合历史实际的。
一、王稼祥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经历了曲折前进的过程
王稼祥在1925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下旬经组织选拔,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红色教授学院。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在莫斯科四年多的学习生活之后,于1930年3月回国,开始投身于国内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王稼祥回国后,先在上海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工作,主编《实话报》。后于1931年3月,同任弼时、顾作霖一道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赴中央苏区。此后,王稼祥担任了中央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并于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当时,王稼祥虽然有献身于革命的决心,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革命斗争的经验,因而对毛泽东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思想,不甚了了。因而在中央苏区工作中,执行过王明“左”倾路线,甚至参与主持了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党组织的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指责为“狭隘经验论”,“富农路线”等。
但是,革命的实践和“左”倾路线的不断失败教育了王稼祥。在中央苏区反第五次“围剿”战争中,特别是1934年4月广昌战役之后,王稼祥已经察觉到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当红军从1934年10月16日离开中央苏区到11月底渡过湘江,由8万多人锐减到3万人左右,党和红军的命运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之际,王稼祥更深切感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正确和“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错误。因此,在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的通道会议及黎平会议上,王稼祥都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与此同时,毛泽东在长征过程中不断地与王稼祥谈话,更深刻地影响和教育了他。从而使他明确意识到由毛泽东出来领导全党全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积极赞同和拥护了毛泽东的意见,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并要求撤换‘左’倾路线错误领导人,由毛泽东出来担任党和红军的领导。这个意见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支持,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此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王稼祥更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思想,在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发生影响时,他为了维护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正确路线,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开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作了大量的工作。1938年8月,王稼祥由莫斯科回到延安,带回了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政治路线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肯定意见,并在9月中旬中央政治局会议和9月底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传达,使我党得以顺利地解决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问题,毛泽东后来在党的七大期间说过:如果没有国际指示,六中全会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这个国际指示的产生,是同王稼祥在苏联期间积极宣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原则一事分不开的。这种宣传在当时极其复杂的历史环境中,是难能可贵。
二、王稼祥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作出的贡献
王稼祥回国后,党中央于
|
|
|
|
|
|
|
|
|
|
王稼祥纪念园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稼祥纪念园”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稼祥纪念园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稼祥纪念园”。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