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脆弱的生态与艰难的治理
2008-07-16 18:53:11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刘丽普 刘玲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就是工厂里达标或不达标的生活废水。要让这个脆弱得不堪一击的“80岁老太太”生活下去,就得不停地给她“补水、换血”。

  而这个“补水、换血”过程谈何容易?在水库的枯水年,本流域内的几个水库几乎无水可调,所以,不管是流域内,还是跨流域,每一次调水对水利部门来说,都是一场战斗。补水的机制在没有理顺之前,激烈的战斗还得继续。另外,环保部门发布一个禁止排放不达标废水的文件并不难,难在企业为谋求利益而偷排偷放造成的监管困境……

  一边是想方设法在流域内、跨流域调水,一边是利欲熏心偷排偷放,所有这些,不由得让人发问:白洋淀究竟是谁的?是白洋淀人的白洋淀,还是河北的白洋淀、华北的白洋淀,还是大家的白洋淀?既然白洋淀这块湿地与我们大家息息相关,爱护、保护它也就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来参与,“80岁的老太太”照样可以健康地活下去,甚至重新焕发青春。

  值得欣慰的是,自去年白洋淀死鱼事件后,经过多部门参与治理和“引黄济淀”,白洋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水多起来了,旅游的人多起来了,渔民和船工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上游关停了200多家排放达标不稳定的企业;4月底,白洋淀安新县湿地管理部门的调查发现,淀内的鸟类多了5种,达到了197种,野生生物也更为丰富;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近期和长远的规划都在有序进行中。

  更让我们深有体会的是,我们在八达淀参观时,跃出水面的鱼不时引起我们的注意,还有一条鱼竟蹦到了我们的小船上,一种鱼米之乡的清爽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新闻链接

  近年白洋淀生态事件回顾

  ○调水:自1997年至2006年,白洋淀先后从上游水库17次生态补水,使水位基本保持在6.5米以上。2004年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共同组织了跨流域的“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历时4个月,入淀水量达1.59亿立方米。去年年底,首次跨省生态调水“引黄济淀”工程实施,进淀水量1亿多立方米。

  ○干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洋淀曾数次出现干淀,1983年至1985年,白洋淀区内竟跑起了拖拉机、三马车,其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保护:2002年11月,省政府批准白洋淀成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污染:2004年春节前后,白洋淀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造成数百万斤鱼死亡。此次受污染水域涉及安新县4个乡镇38个村庄679个养殖户,受污染水域46187亩,其中养殖水域17074亩。

  2006年3月,白洋淀部分水域大量死鱼。该事件在保定市引发了一场环保风暴,关停限排了白洋淀上游200多家不稳定达标排放的排污企业。

  ○保护:2007年3月,白洋淀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为AAAAA级景区。

  白洋淀水污染防治项目列入国家“水专项”课题研究,今年3月“白洋淀水污染防治课题”名称调整为“北方草型湖泊水质改善与沼泽化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正式列入国家“水专项”课题后可申请国家经费5000万元。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民办国助”——白洋淀走出红色旅游景区的新模式
·下一篇:白洋淀文化苑荷花淀采风之三:嫦娥荷花嫩如玉(组图)
·张灯结彩,喜迎荷花节(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特稿: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特稿: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特稿:河北白洋淀文化苑国际旅行社开业(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增多个水上游乐与体验项目(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增多个水上游乐与体验项目(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白洋淀文化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白洋淀文化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白洋淀文化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E-mail:js88@vip.sina.com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