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脆弱的生态与艰难的治理
2008-07-16 18:53:11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刘丽普 刘玲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编者按:

  “华北明珠”白洋淀从来都是那样引人瞩目,不管是独特的湿地生态、宜人的荷乡风光,还是令人痛心的污染事件、艰难的治理与同样艰难的规划,等等,与白洋淀相关联的所有一切,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尤其是去年春天,在华北大平原气候越来越干旱、水体污染越来越袭扰百姓的宏大背景下,白洋淀发生了死鱼事件。周边群众开始认真审视这一方水体的生态修复,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力进行淀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此后的“引黄济淀”,就是一次长距离的调剂努力。保定市也下大力气治污,关停限排了白洋淀上游200多家不稳定达标排放的排污企业,以改善淀区水质。

  又到5月,此时此刻的白洋淀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这也是记者再次踏访这颗“华北明珠”前,特别渴望揭开的谜底。

  ◎淀上人家

  一个纯水村的淀上生活

  10日上午,从安新县城赶往大淀头村,汽车穿行在并不宽阔的堤坝上,两侧绿油油的麦田和同样绿色的芦苇交错滑入我们的视野。突然间出现在视野里的两位白发老人,坐在村头,安详地梳理着渔网,老人脸上的安静,是难以在匆忙赶路的人流中发现的。

  ■纯水村有了连接陆地的桥

  端村镇大淀头村四面环水,是一个纯水村。不过,刚落成的一座连接村庄和陆地的大桥,改变了该村只靠水路出行的历史,这也是村民一次次向记者夸奖村支书为民谋福的一个范例。

  “那些年,交通不方便,又整日忙着打鱼,根本吃不上蔬菜,最担心的就是家里来个亲戚,根本没有招待客人的东西。”今年60岁的张马虎老汉说,现在不同了,交通方便了,不用出去,家门口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

  在村边休息的村民们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都由衷地感觉到幸福,都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环境也改善了:村边倒垃圾的地方,变成了村边的通道;以往城市里才看得到的垃圾桶,如今也出现在这个渔村内;旱厕悄然变成了水冲厕所;每年都能吸引很多游客到这里来游览,村里建起了多处家庭旅馆……

  10日那天,正赶上村子里的集市,花布、夏季五颜六色的服装、锅碗瓢盆和其他各种日用品摆满了红砖砌成的小路,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走在街上,小商贩们热情地招呼着。街角老汉的刨冰的味道,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吃冰棍的味道,那时吃上一支两分钱的冰棍,也能高兴很长时间。

  ■村民张马虎的打鱼生涯

  上午10时,张马虎将小船停靠在村边的码头上,清洗、梳理渔网。小船上到处是生活的气息,棉被、牙具、洗衣粉、黄瓜等随意地摆放着。他刚刚卖掉从淀里打来的鱼,直接卖给了等在村边买鱼的鱼贩子,嘎鱼(音)、鳝鱼等共卖了100多元钱,“每天能打多少也不一定,时多时少,我们就是靠这个吃饭。”

  事实上,张马虎并不马虎,他很有条理地给记者讲述了他和他们一家人这些年来的生活脉络。张马虎说,他从小就开始捕鱼,就是当地村民所说的“打活天”,在他的这一生中,好像除了捕鱼,没有做过其他事情。在生产队时,靠捕鱼换取工分,后来是给生产队交鱼,抵顶各项需要交纳的费用。到现在,捕鱼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不用交纳这费那费了。

  “以前,这里水多,鱼也多。只要下淀,打个二百斤很容易。只是那时候价格也很便宜,钱挣得也不多。”张马虎说,那时候才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呢,网漂是用高粱秸秆做的,棉线的渔网,使用两三次后就需要用猪血洗,然后上锅蒸,再抹上油,才能使用,否则渔网就会破,也捕不到鱼。现在这些麻烦程序就省了,用尼龙的渔网捕鱼,不用三天两头地晒网了。“不过,没有水的日子,我们也就没有生活来源了,每次放水时,我们都紧紧地盯着水面能升高多少。”

  这些年来,白洋淀内的鱼越来越少了,在张马虎看来,这与村里的人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民办国助”——白洋淀走出红色旅游景区的新模式
·下一篇:白洋淀文化苑荷花淀采风之三:嫦娥荷花嫩如玉(组图)
·张灯结彩,喜迎荷花节(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特稿: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特稿: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特稿:河北白洋淀文化苑国际旅行社开业(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增多个水上游乐与体验项目(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增多个水上游乐与体验项目(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白洋淀文化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白洋淀文化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白洋淀文化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E-mail:js88@vip.sina.com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