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回望车桥:黎明时刻的主动抉择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杨悦
浏览次数:
2025-08-11 10:53:4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东经119.4°,北纬33.5°;江苏,淮安,车桥。

    涧河汩汩,经此而过,串起了千载兴衰的悠荡岁月,也见证了这座水乡古镇曾经的抗战烽火。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3道“流星”刺破沉寂的夜空,新四军指战员主动夺取车桥的攻势作战打响。经一天两夜激战,我军解放车桥。战斗全部结束这一天,正是“惊蛰”节气。

    这是一场应时之战——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历史转折点,毛泽东同志写下《学习和时局》,指出人民势力的增强和反人民势力的衰落,“已在欧洲、在英美、在中国一天一天显露出来”,“要准备担负比较过去更为重大的责任”。

    这是一场破局之战——“车桥之役,连战皆捷”,打通了4个根据地的战略通道,将华中腹地连成一片,彻底粉碎了敌人封锁我军的战略企图。华中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就此拉开。

    积极的战略布势和坚决的主动出击,让我军夺得了战略主动,也掌握了历史主动。全民族抗战的希望时节,在这个历史隘口悄然降临。

    仲夏,记者再度踏访此地,只见原野尽染青碧,涧河之水奔流而去。回望车桥,80多年前那场战斗的硝烟已然随风飘逝,党带领人民军队把握时局、力争主动的大智慧大韬略,却在时光的洗练中愈发熠熠生辉。

    唯有时刻准备、积极作为,才能打赢夺取战略主动的攻坚战

    车出淮安城,向东南疾驰,掠过公路两侧一望无边的农田,车桥镇已赫然在望。这座繁华古镇,自古为通衢,因河道上横亘的5座桥梁,形如繁体“車”字,故名车桥。

    镇上主街的尽头,车桥战役烈士陵园坐落于此,纪念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石碑——车桥战役英烈永垂不朽。

    岁月流转,抹去了80多年前战火灼烧的印痕。镇上新居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记者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被两三米高的土墙圈起的“围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华东肆虐,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率部逃至车桥,以此地作为临时省会,偏安一隅。1943年,日伪军向苏中“扫荡”,韩德勤部不战而弃,车桥陷于敌手。车桥就此成为日军重要据点,也是日军第64、第65师团的接合部。横穿车桥的涧河,成为分割我苏北、苏中两个根据地的界线。

    “日军在车桥镇已有的防御基础上继续加高圩墙、拓宽外壕、增设铁丝网,构筑了53座大小碉堡,并布置了极强火力,宣称要建一座‘铁打的车桥’。”烈士陵园讲解员杨颖告诉记者。

    那道城围,犹如抗日战场相持已久的战局,已到破局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好转,意大利宣布投降,德国基本退出苏联境内,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连续失利,中国境内的日军主力纷纷南下……中国战场上,抗日军民战略反攻的时机是否真的来临?敢不敢、要不要打响这一枪?

    1944年2月,风雪漫卷,在一场围着炭火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苏中区委扩大会议上,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一锤定音:我们只有多打胜仗,打大胜仗,才能扭转战局,改善环境,扩大我军的机动范围。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为改善苏中地区的斗争局面,沟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决定发起车桥战役。

    “当时能下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再度回望这场主动出击赢得的胜利,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忍不住感慨,“身处敌人衰败、己方优势上升的历史时期,新四军指战员应机立断,就是主动抓住了时与势!”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把握战略主动的底气,来源于充足的战斗准备。

    车桥战役纪念广场后方的陈列室中,记者在一幅粟裕带队侦察的油画前停住脚步。“早在战斗打响半年前,他就完成了情报收集与地形侦察。”杨颖介绍起那一段历史。

    “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判断,这场出其不意的攻坚之战,展示出我军指挥员以弱胜强、主动破局的韬略与智慧——战斗打响后,不到1小时,新四军指战员就突破坚固防线,攻入市镇,向街心发展。

    整场战役胜利后,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新四军收复车桥的消息,《解放日报》专门发表社论祝捷。我军在《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一书中记载: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车桥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日寇,许多日军惊恐不安,悲观绝望,甚至惶惶不可终日。3月10日,驻守东台的日军竟有12人集体自杀。不久,新四军乘胜扩大战果,以多路挺入车桥周边,曹甸、泾口、泾河、周庄等12市镇日伪据点全部解放,整个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主动,就是一种担当!昔年革命先辈果断攻坚破局,夺取战略优势,成功把握住了历史的主动权。今时今日,肩负新的使命任务,我们也要打好新时代的攻坚战!”探访驻地邻近车桥的陆军某旅,指导员翟子正为记者讲述了他的思考。

    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这支陆军防空力量正在融入空军指挥链、数据链,经历着从“被动防”到“主动打”的蜕变。随着军种“朋友圈”的不断扩容,该旅逐渐延长自身火力半径,也进一步将战斗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上,我们仍要跨越一道道难关险关,唯有时刻准备、积极作为,才能打赢夺取战略主动的攻坚战。”翟子正坚定地说。

    一次次复杂艰苦的对敌斗争,让人民军队在战火淬砺中百炼成钢

    出车桥镇,向西行几公里,便是卢滩村。

    灼灼日光洒落,田垄上堆积的金色麦秆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在车桥战役烈士陵园陈列室中,杨颖曾在作战示意图上为记者指示了这个地点:“车桥之战,是一场攻坚打援的双胜利。而这里,就是阻击西北方向援敌的关键点。”

    1944年,卢滩村还被称作芦家滩,南有湍流宽阔的涧河,北有芦苇丛生的草荡。就在记者站立的这处不起眼的岔路口,指战员们成功击退了一波又一波敌军的援兵。

    电话采访时,第83集团军某旅某连指导员刘宸源告诉记者,虽然从未到过淮安,但他对这片芦苇荡格外熟悉——这是连队先辈的扬名之地。

    车桥战役中,该连据守芦家滩打击援军,歼敌约200人,俘获日军指挥官三泽大佐等,被苏中军区授予“车桥战役模范连”荣誉称号。

    听着刘宸源的讲述,记者不禁想起在陈列室中看到的两幅新四军训练照片:未雨绸缪的水上练兵与急行军训练,无疑为新四军指战员夺取胜利奠定了能力之基。

    “从擅长游击到敢于攻坚、从被动抵御到主动反攻,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成长,而今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卞龙认为,此役创造了新四军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辉煌战绩,正说明,一次次复杂艰苦的对敌斗争,让人民军队在战火淬砺中百炼成钢,积蓄起充足的胜战底气。

    穿行于纪念馆中,记者看到了新四军指战员一路砥砺剑锋的行迹。

    他们以整风整训重塑部队模样。自1943年新四军军部迁至黄花塘,持续的整风整训,不仅肃清了思想、砥砺了队伍,还发掘出一大批对党忠诚、作战勇敢、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正如军长陈毅所说:整风如淬火,把生锈的锄头放进火炉,烧红后取出来敲打,冷却后就会变得锋利如新。这支队伍历经烈火淬炼后,同样变得更加团结坚强。

    他们以自力更生持续壮大自身。深藏敌后,新四军“枪炮大王”吴运铎在木凳木桩上打造出一支支杀敌的钢枪,还靠着书上的简短描述制造出威力更大的枪榴弹。1944年初,为迎接战略反攻浪潮,兵工厂掀起劳动竞赛,不仅提升枪弹产量、改进武器性能,还研制出应对沙地、沼泽地目标的空爆式枪榴弹和用于火攻的燃烧弹。

    他们以军民同心深植力量根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伴着根据地传唱的悠扬曲调,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参加新四军的动人情景随处可见。1943年,新四军82位勇士于刘老庄壮烈牺牲后不久,当地群众自发选送82位农家子弟加入新四军,重建“刘老庄连”。数据记载,自1938年到1944年底,新四军主力部队兵力从1万出头增长至20余万人。

    今日,再度回望那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记者愈发理解:每一分耕耘都会迎来收获,每一次蓄力都是制胜未来的伏笔。

    80多年时光飞逝,卢滩村的战斗遗址旁,一座座电塔高耸入云,为老村落连接起现代化的新生活。抬目望去,高速铁路横亘“天际”,复兴号列车飞驰而过。

    小麦刚刚丰收,又到了芡实种植的时节,清圆的绿叶开始覆盖一亩亩水田。当年的草荡泥沼,变成了现在的千亩良田与养殖基地。卢滩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善成告诉记者,如今,主动作为的革命精神正在乡村振兴的脚步中焕发光彩。

    岁月荏苒,曾经战斗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在经历全新的“耕耘”与“收获”。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还具不具备曾经的勇气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完成制胜一击?”刘宸源告诉记者,每次走进荣誉室,看到先辈们的辉煌战绩,他总会在心底鞭策自己:无论何时,都不能停止积蓄力量,都要坚持锤炼打赢本领。

    走出当年那片芦苇荡,“车桥战役模范连”官兵的脚步早已迈向远方——从荒漠戈壁,到沿海滩涂,再到山地密林,战车驰骋的辙印正在写就战斗力跨越的新篇章。

    用潮头观澜的战略清醒规划航线,以时不可失的战略主动驶向未来

    对淮安而言,水和船无疑是重要的。

    这里自古被称作“南北襟喉,江淮要冲”。南船北马交会于此,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绘就了这座古城以水为脉的历史底色。就在车桥战役纪念广场以西数十公里,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大运河立交工程坐落于此。

    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航船在这里交会、分散,沿着发达的水网将货物运送至祖国南北。2024年,淮安市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57.2万标箱。

    “当年的车桥战役,以车桥一个点位串起苏北、苏中、淮北、淮南4片抗日敌后根据地;今天的淮安,同样连接起了‘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4个战略地带。”淮安市规划馆讲解员刘家硕告诉记者。

    “世界上有一件最宝贵而不可能储藏的东西就是机遇。”真正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不仅在于预判一时的潮汐方向,更在于主动顺应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引领历史发展。

    穿行于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记者看到一道由大小战役“连缀”而成的廊道:自车桥战役起,战斗越来越密集、间隔越来越短暂。

    坚决果断的主动出击,何止在车桥,何止在华中——

    仅1944年内,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就战斗了2万多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解放人口1700多万。当年秋冬之交,华北日军原占领的400多个县,只剩下7个。

    一场场主动塑势的战略谋划,在广阔山河间设下“天罗地网”,绞断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布局。一次次义无反顾的攻城夺隘,将曾经陷于敌手的城镇村落夺回,筑成华夏儿女更为坚强的后方。

    从烽火岁月中走来,党和人民军队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铿锵足印始终清晰可见。跨过岁月长河,穿越战争年代,我们依然在用潮头观澜的战略清醒规划航线,以时不可失的战略主动驶向未来。

    几天前,刘家硕看到一则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从“一五”到“十五五”,一份份时间表与任务书紧密衔接,勾勒出党为国家和军队规划的清晰蓝图。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永不褪色的战旗
·下一篇:无
·军史上的今天:1944年3月5日粟裕在东台指挥车桥战役(图)
·李军、戴伟:“云”队会学习雷锋精神 手拉手致敬时代先锋——淮安市周恩来红军
·特稿:“云”队会学习雷锋精神 手拉手致敬时代先锋——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携
·马骅、邰永兵、曹晓平:福建省宁德市党政代表团来车桥开展“追寻先辈足迹,不忘
·特稿:福建省宁德市党政代表团来车桥开展“追寻先辈足迹,不忘初心使命”活动(
·崔小勇、马骅:全国红办来江苏淮安车桥镇视察“车桥战役红军小学”(组图)
·特稿:全国红办来江苏淮安车桥镇视察“车桥战役红军小学”(组图)
·邢大川:井冈山上特殊的主题团日——全国12所高校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与淮安车
·马骅、王乃峰:车桥战役红军小学举行了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暨庆“六一”文艺汇演
·特稿:车桥战役红军小学举行了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暨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回望车桥:黎明时刻的主动抉择
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
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述历史壮举、传递奋进力量
百团大战胜利的有力注脚——日军冈崎支队覆
永不褪色的战旗
谱写“军民一家亲”的时代赞歌
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深厚伟力
红色联播:芦花会议会址五代红色守护传承人
红色联播:纪念长征胜利89周年 纪念长征193
芗城芝山: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点燃报国志(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