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白山黑水铸忠魂(组图)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金海、张铖、蔡湘鑫、邱少煜
浏览次数:
2025-05-23 11:54:2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开栏的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战斗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

  满腔碧血驱虎豹,铮铮铁骨中华魂。面对侵略者的穷凶极恶,无数英雄儿女不畏牺牲,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用鲜血与生命写就了一部抵御外敌、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十四年浴血抗战,凝固下一张张浴火而生的影像,也铭刻下一段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这些影像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瞬间,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历史应该铭记,也必须铭记。让我们透过硝烟的镜头,重温那个烽火年代的热血、汗水、呼喊与雷鸣。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2月21日

    吉林省档案馆首次公布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总司令杨靖宇的一封信件档案

图为七七事变后,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的杨靖宇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师的一封信件的日文档案。新华社发(吉林省档案馆供图)


    此次公布的档案系七七事变后

    杨靖宇致东北抗联

    第一路军第三师的一封信件

    这封信在1937年10月的

    一次战斗中被日伪劫掠

    并译为日文进行存档

    这封日文版信件档案虽历经战火

    但内容完整连续

    清晰记载了杨靖宇指挥部队

    从辽宁桓仁向清原挺进的作战计划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同时也是杨靖宇将军

    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

矗立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杨靖宇雕像(2017年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


    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里

    白山黑水间

    茫茫林海中

    以杨靖宇等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资料照片)。


    东北抗日联军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

    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

    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

     一支英雄部队

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们整装准备出击(资料照片)。


    东北抗联孤悬敌后

    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

    进行英勇斗争

    打击和牵制了日本关东军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之一部(资料照片)。


    由于敌人“坚壁清野”

    抗联将士经常几个月吃不到一粒粮食

    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

    日军物资充沛、红光满面

    抗联军队连衣服都靠扒敌人的穿

    东北的寒冬

    唾沫出口成冰

    躲在山里的战士却连火都不敢生

    ……

东北抗联战士开荒生产时使用的生产工具。


    艰苦的条件和惨烈的作战

    让无数抗联将士

    为捍卫民族独立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杨靖宇牺牲时35岁

    敌人解剖他的尸体

    发现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

这是杨靖宇像(资料照片)。


    陈翰章牺牲时27岁

    被敌人残忍地割断了舌头

    剜去了双眼……

这是陈翰章像(资料照片)。


    赵一曼就义前

    为幼子“宁儿”写下家书

    舐犊之情与爱国之情交融

这是赵一曼像(资料照片)。

这是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非原件)。


    为了实现“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理想

    原名关有维的山西青年

    给自己改名魏拯民

    宏图壮志尽在不言中

这是魏拯民像(资料照片)。


    据不完全统计

    从1931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东北抗日联军消灭敌人18万多人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1年5月4日,观众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2023年9月18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长青公园,人们在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前献花。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

    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

    他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和建立的抗战伟绩

    必将永久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战影像记忆丨寻找雁翎队(组图)
·下一篇:无
·中国抗战主题图书亮相伦敦书展(组图)
·抗战影像记忆丨寻找雁翎队(组图)
·狼牙山五壮士(组图)
·抗战影像记忆丨八百壮士与298封遗书(组图)
·抗战文物说历史丨一个染有血迹的抗日义勇军红袖标(组图)
·抗战文物说历史丨一把抗联密营自制的手枪(组图)
·14年抗战,赤胆忠心;东北烈士纪念馆80载历程,无言见证……(组图)
·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追寻(组图)
·他们守护山河,我们留住记忆——俄罗斯援华抗日老战士后代参观图片展抚今追昔
·抗战影像记忆|年画背后的秘密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寻访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黄黎民一行参
看典藏历史 做文明传承——黄黎民一行参观开
白山黑水铸忠魂(组图)
中国抗战主题图书亮相伦敦书展(组图)
新技术、新创意、新表达——山西红色旅游圈
傅永曙:基于皖南事变视角人民群众帮助新四
红色热土焕新颜——再访陕甘宁革命老区
特稿:基于皖南事变视角人民群众帮助新四军
抗战影像记忆丨寻找雁翎队(组图)
狼牙山五壮士(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