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时在农历四月至六月。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于《诗经·小雅》:“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夏天,在我的记忆中,首先应该是属于孩子们敞怀嬉戏的季节。记得小时侯(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夏天是我和小伙伴们游玩的最开心、最尽情的季节——有时在小溪边追逐戏水;有时下到河坑的深水处捉鱼摸虾;有时在树下轻手轻脚的捕蝉;有时在草丛中小心翼翼的捉蚂蚱;有时爬到树上去掏麻雀窝或老鸹窝;有时还在群星灿烂、月光迷人的夏夜里捉迷藏、“打仗”……在你追我赶、欢蹦乱跳中和一片欢声笑语中,忘掉了当时的贫困和疲惫,也常常是“乐不思蜀”忘记了回家。
夏天是火热的季节,给人的切肤之感即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酷暑闷热。年轻时在乡下农村,与父老乡亲们顶着烈日苦战“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的情景,尤其在麦收期间“虎口夺粮”的劲头儿,在我的内心深处镌刻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从中也使我更真切地体验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内在含意。后来,我参军到了部队,在搞军事训练时有句格言:“夏练三伏。”首长讲:只有在烈日酷暑之下,才能磨练出坚强意志、锻炼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也由此总结出了:“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也正是由于在年轻时,亲身体验了农村“三夏”期间的生产劳动和部队“三伏天”的军事训练,才使得自己在后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具备了拼搏进取的思想基础。可以说酷暑闷热的夏天,锻炼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品质。时至今日,每当进入夏天时,心头依然有一番情趣在涌动不已呢!
夏天,在脑海里留下最深印记,也最感到富有诗情画意之处,即是雷鸣电闪、云情雨态的壮丽景观。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中云:“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最早记载自然界雷鸣电闪的,依笔者之见当属《淮南子·兵略训》一书,内中有言:“疾雷不及掩耳,疾霆不暇掩目。”与雷鸣电闪接踵而至的即是幻化无端、变化莫测的云情雨态。宋代苏轼咏云雨之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堪称千古绝唱。公元1079年,苏辙在徐州写了一首《逍遥堂会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约定:“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苏轼在《满江红·寄子由》中也写了这样的诗句:“辜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苏轼贬官黄州时,在《初秋寄子由》中又写下了描写兄弟重聚的词句:“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苏轼、苏辙兄弟最向往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语,倾心交谈。真乃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夏天,是生命力最强的季节。绿树浓荫繁花胜锦,夏日的景致确实很迷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是宋代郭熙在《山川训》中之语。夏日的自然界葱葱耶耶、苍翠欲滴,使得历代诗人墨客情牵意惹、诗情大发。大诗人杜甫赞美夏天的名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仅短短两句,便将夏日的湖光山色揽尽。“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梅子流酸溅齿牙,茅屋蕉分绿窗纱”“雨过留残日,云归带晚霞”……金黄的“卢橘”、吐白莲的“甘蕉”、绿透池塘的“草”、千啭的“夏莺”、酸牙的“梅子”、浓翠的“芭蕉”、雨后的“彩虹”“晚霞”……这些只有在夏日里才能领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