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近,以《封神演义》为题材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多。可能因为此,“党史博采”公众号都推出了一篇毛主席点评《封神演义》的文章。此文比较清晰的罗列了很多关于毛主席评点《封神演义》的故事,但是对毛主席对待《封神演义》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的方法论却没有系统的呈现。笔者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毛主席对待古典小说的方法论,从而运用主席的方法论,实事求是的对待古典小说。
毛主席对待古典小说的方法论,主要有三条:第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其中的智慧;第二,古为今用,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旧瓶子装新酒;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条、做好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前提——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原理,一分为二的阅读古典小说。下面,我就以最近最火的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为例,讲一讲主席对待古典小说的方法论。
一、读古典小说,为的是吸取其中的智慧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说:“《封神榜》上有个土行孙,还有个哪吒,他们都会腾云驾雾,上天入地。”(陈晋:《读书有法:毛泽东的读书故事》)毛主席为红军战士们讲了土行孙、哪吒这些神话故事人物,为的是什么?为了教育红军学会敏捷作战、灵活机动,如“上天入地”、“腾云驾雾”一般!在毛主席的教育和指挥下,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之中,我军创造了“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刺破青天锷未残”、“长缨缚苍龙”般的一系列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辉煌奇迹!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大团结和中国的独立自主、打击分裂主义和投降主义,毛主席生动讲道:“大家都光起眼睛看着:什么人不开放民主? 什么人要分裂? 什么人要投降?什么人要倒退?《封神演义》里有一个申公豹,是姜子牙的不肖师弟,他脸向后长,眼朝后看。现在在抗战阵营中,就隐藏有这么一群‘申公豹’,一批专门倒退的人,他们拖住中国要倒退……不准他们投降,要坚持抗战;不准他们分裂,要坚持团结;不准他们倒退,要坚持进步。这一群 ‘申公豹’,看他们怎样收场!”(陈晋:《读书有法:毛泽东的读书故事》)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的反派角色,以破坏团结和投降敌方阵营著称。主席以此为例,讲了分裂主义和投降主义的危害,真是生动而易懂!
怎样打仗?主席讲:“纣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军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办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所以纣王败了,周武王胜了。”“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看懂。蒋介石搞的就是分兵防守的力法,我们用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办法,所以被我们打败了。”(陈晋:《读书有法:毛泽东的读书故事》)解放战争,我军克敌制胜的关键战略战术方针,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席引用《封神演义》的最经典例子,非这个莫属。
八大二次会议,毛主席以哪吒为例,生动讲到:“《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本领很了不起,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也是个年轻人。他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也不怕的。”(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主席以哪吒为例,就是要鼓励年轻人敢于破除对长辈的迷信、敢于质疑和创造,并教育老干部不要瞧不起年轻人、号召大家解放思想从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怎样读《封神演义》为代表的古典小说?毛主席讲的最好!就是在阅读中汲取其中有利于人民的智慧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将其中的积极因素运用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
二、“旧瓶子装新酒”
《封神演义》是极其具有想象力的一部神话小说,但是由于其是封建社会的作品,不可能具备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其中生动有趣吸引人的故事,为很多群众喜闻乐见。为教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真理、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毛主席也经常引用《封神演义》之中比较生动的故事。这就是和改造“实事求是”这一《汉书》词汇一样——用旧瓶子装新酒。主席最擅长用中华古典小说的瓶子装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酒、用中华古典小说的形式展现深刻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容。
毛主席用旧瓶子装新酒的典型例子有两件。
一件是毛主席提出“三大法宝”。抗日战争时期,主席极其生动的讲:“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陈晋:《读书有法:毛泽东的读书故事》)统一战线,是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的阶级斗争策略;武装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心任务;党的建设,也就是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先锋队自身的建设。这三个都是我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必要武器。《封神演义》中的“三大法宝”,是被中国民间很多群众广为熟悉的。毛主席以“三大法宝”概括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力量克敌制胜的武器,很有利于他讲的真理深入人心!
另一件就是毛主席用《封神演义》中法宝克法宝的例子讲了辩证法的核心——矛盾性的真理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群众观点。主席讲:“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它。看《封神榜》就知道,哪有一个‘法宝’是不能破的呀?那样多的‘法宝’都破了。我们相信,只要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没有攻不破的‘法宝’。”(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会议上的讲话》)辩证法最讲矛盾性,一个事物内部有矛盾性,一个事物也和另一个事物有着相区分、相反的矛盾,存在着矛盾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在社会历史的矛盾运动之中,人民群众是决定一切的。
主席用《封神演义》中一个法宝克制另一个法宝的故事来比喻辩证法、讲解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群众观点,无疑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了深刻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这就是用旧的形式呈现新的内容、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
今年,比较成功的“旧瓶子装新酒”就是《哪吒2》中对于“申公豹”这一角色的改编。《哪吒2》中塑造的、和原著完全不同的、凭个人血汗和偏见斗争的新版“申公豹”是比较成功的小说人物重新塑造的例子。这一版“申公豹”的悲惨遭遇,比较深刻的讽刺了很多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官僚主义者、“精英”主义者由于各种刻板的偏见“标准”歧视、欺凌群众的现象。
对于《哪吒3》,我的改编建议:既然第二部片尾的金箍棒已出,那就可以在后续剧情中融入毛主席的“三打白骨精”七律诗精神——石猴出世,于是,在难解难分的关键时刻,孙悟空横空而出,和哪吒一起唤起生灵千百万,打倒无量天尊、元始天尊、玉皇大帝,从而成功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歧视的新天界!
这样改编的话,这一精神就和1961年以孙悟空打败天庭结尾的毛泽东时代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完全一致了!
三、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读古典小说
怎样真正对《封神演义》为代表的古典小说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样真正能熟练的让古典小说的精华部分能为我所用并剔除其中的糟粕部分?毛主席为什么就能做到这些?
毛主席在六届六中全会就教导我们:“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古典小说也是历史遗产,是古人留下的东西。对古典小说的总结,无疑要按毛主席说的办——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的加以总结。
正如《党史博采》文所说:“毛泽东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描写,常常发人所未发,阐述出深刻的道理来。”(霞飞:《毛泽东评点<封神演义>》)只有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阅读古典小说,才能真正对古典小说批判的总结,才能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古典文化不批判总结、脱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读、总结古典小说,甚至会导致解读、总结古典小说的“成果”产生负面影响。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封神2》。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小说中,作为当时的进步力量代表,周武王姬发都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结果在电影里成了动不动就要投降纣王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还成了一个不会打仗、主观主义、意气用事的拙劣的指挥官。
武王伐纣,用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的话说,就是“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及范文澜同志写的《中国通史》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商朝是奴隶制社会,西周是封建社会。周武王虽然是封建主阶级政治家、无法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相比,但是周武王领导的伐纣战争使当时中国大多数的奴隶转变为了自身束缚相对少一些的农奴和自耕农、不再像奴隶一样一生一切完全被奴隶主阶级支配。
电影无疑严重丑化了周武王这样一位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的杰出人物,这是不符合毛主席讲的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的总结历史遗产的正确观点的。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以毛主席对待《封神演义》的方法为例,相对清楚的论述了毛主席对待古典小说的三条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