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朱德总司令(前左一)在薄一波(右一)、戎伍胜(右三)等陪同下在沁县视察工作。前排左二为康克清。(资料图片)
“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这是外公说的一句话。它被醒目地刻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烈士英名录的一栏上方。是啊,如果没有这些英雄的八路军战士、英雄的太行军民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创造出战争的奇迹,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他们才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尊敬的,我们将踏着先辈们的足迹,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勇前进。
一封发黄的家书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展厅里,陈列着一封抗战初期外公在太行山区写给家乡好友与龄的一封信,信已发黄,破损,但字迹依稀可认,“与龄老弟:我们抗战数日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的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康健,但因年荒今年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我希望好友阅后,向你募二佰中币,速寄家中———朱德于晋洪洞战地十一月十九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讲解员们每讲到此处,都要眼圈发热,有的甚至咽不成声。我也禁不住泪眼模糊。是啊,这就是我的外公,这就是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这就是太行人民眼中的“朱老总”。外公出身农家,自幼家穷,5岁就上山割草、打柴,20岁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因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迫使他毅然弃教从军,以武救国。后又抛官弃禄,追求真理,在德国柏林经周恩来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到苏联,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抗战时期外公已50多岁了,仍然和战士们一起出生入死驰骋疆场,而对家中年迈的母亲却“不能顾及她们”。虽然身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八路军总司令却同千千万万个八路军普通战士一样“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是如此”。听讲解员讲,外公当年在太行山虽然年过半百,仍然和战士们一样吃的是野菜树叶,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棉衣,住的是当地老百姓的农家小屋。在总部旧址王家峪,老百姓给我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一次,外公从黄崖洞兵工厂视察回来,看到饭桌上摆着一盘刚刚炒好的山药丝菜,脸上顿时浮现出不悦的神情,他把炊事员叫来严肃地说:“同志啊,根据地这么困难,广大人民都吃野菜啃窝头,你怎么能为我一人把山药蛋切成条子炒菜呢!我们多为前线,多为老百姓想想吧。”说罢硬是让炊事员留下窝窝头,让勤务员把山药菜送给了伤病员。还有一次,警卫班战士小李送信回来,见老乡正在采集榆钱钱,便也采了满满一碗,放了点盐醋让外公吃,外公看着这碗榆钱饭,对小李说:“老乡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拿榆钱当饭吃,我们吃了,老乡们吃啥?我们八路军是工农子弟兵,要爱护老百姓,时刻想到老百姓的利益,哪怕是一碗榆钱钱,也要首先想到老乡。”说罢,他让小李把这碗榆钱送给了烈属韩老奶奶。解放以后,外公依然过着简朴而平淡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一向教育自己的儿女、孙侄们,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临终前,他嘱咐外婆,把2万多元的积蓄全部给了党,不为子孙留分文。直到外公去世后,我们才知道,外公原来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外公就是这样,他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心中只装着老百姓,他的眼中只有共和国的事业,而惟独没有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