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象征;万里长征,则是华夏儿女生生不息、顽强抗争的写照。在和平年代里,回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重走长征路,我们依然被长征精神所感动。”9月21日,“边走边看长征路”记者一行怀着对革命前辈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在这片红色的热土—松潘进行了一天的采访。
松潘红色旅游地人头攒动
松潘古城横幅“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格外醒目
松潘,古名松州,四川省历史名城,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是前往九寨沟的必经之地。这里原是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历史上一直属松藩县管辖,故又称“松藩草地”。境内草地无垠,雪山丛列,草地里有很多沼泽地,雪山里有高入云霄的大雪山。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时,曾经在这里几度爬过雪山,跨越草地,举行过重要的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战斗,这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古城一角—观阳门
一大早,采访组一行来到长征路上的纪念碑,规模宏大的纪念碑碑园坐落在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这片神秘的地带松藩县境内的元宝山旁。这片红色大热土上曾经留下了千万个红军战士的足迹和音容笑貌,留下了红军战士以坚强的意志,无穷的智慧。同时也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同志,在与恶劣的气候斗争中,被夺走了年轻的生命。
远远望去,便可看到山顶上有一座金光闪烁的金碑。金碑的顶端直冲蓝天白云,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林。山旁有一大片布局有序、制作精致的建筑群,其中有群雕、浮雕、石雕和铜雕等许多珍品,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从开始到胜利结束的艰难历程。纪念碑在松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就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修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在纪念碑碑园门口,记者遇到了一群来自江苏的游客,他们当中的王女士知道记者是重走长征路采访新长征路的革命故事的时候,王女士饱含热泪激动的对记者说:“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到这篇红色沃土,深切的怀念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当年红军用难以想像的毅力,排除万难,爬雪山过草地,他们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缅怀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
与王女士告别后,记者朝着金碑的方向走去。金碑背向雪山,面对草原,凌空直立,气势雄伟。它的上方站着一位红军战士的铜像,铜像上的红军战士,身披羊皮背心,脚踏三角立体柱,双手高高举起,一手握着步枪,一手持一束鲜花,显得十分威武刚强。铜像下边的碑身为三方三角立体柱,每方镶嵌着一颗巨大灿烂的红星。它象征着红军的三大主力,紧密团结,坚不可摧,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金碑的底层座基用白色的汉白玉石贴面,形如雪山,四周以绿色的水磨石铺垫,形如草地,寓意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黎明火种”
碑园全景
大型群雕
我们边瞻仰边听松潘宣传部副部长刘小东介绍,记者一行穿过一段宽阔的阶梯,便见碑园大门中间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九个金色大字,它把人们带入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战斗和艰难的岁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反映旧中国历史背景的碑园序幕——“黎明火种”,这是一座由三块灰黑色的巨石纵横交错组成的石雕,雕塑家们采用抽象的手法,比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最后胜利。
站在广场中心的台阶,可以看到碑园高低错落的全景,艺术家们利用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将当年红军长征中艰苦悲壮的历程,雕琢成塑像,使后辈人永远牢记,伟大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以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