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17日,隆冬的陕北高原,呼啸的寒风夹杂着黄土,显得格外寒冷。就在这孔窑洞里,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等13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目前的形势到底怎样,中共中央的任务是什么,委员们激烈地讨论。
毛泽东认为,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从共产党、红军的长远利益着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现时的情形之下,即使不能接受但也必须接受的唯一决策。
持续8天的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决定广泛吸收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人民政权,保护民族工商业,不没收富农封建剥削以外的土地,优待知识分子,保护和欢迎国外华侨等政策,争取和团结他们抗日。
从此刻开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旗帜已经在陕北黄土高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高高举起。
此时的毛泽东,心情舒畅。来瓦窑堡才4天,就紧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可谓征尘未洗,但也是救国救民的形势所迫。瓦窑堡一间窑洞里,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从锡制的文具盒里取出砚台,研好墨,将一曲早在六盘山就已经构思好的词挥笔则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如今,已到“长城”,看到红军的未来,心情自然舒畅。
延安 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
延安革命纪念馆坐落于延安市西北部的王家坪,傍山而建,馆前的毛泽东铜像,双手插腰,望着这个他曾经生活了10年的城市。
就是纪念馆前的这条公路,1937年1月13日,两旁站满了老百姓,敲锣打鼓,迎接从陕北保安县开进城内的红军。毛泽东走在队伍前面,望着热情的老百姓,笑着说:“泥腿子进大城市了。”
1月的延安,依然冰天雪地,老百姓的热情却温暖着战士们的心。这一住,就是10年。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联合抗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立刻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红色政权的“首都”。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发布红军改编命令,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全军编制总共4.5万人。面对已经穿戴了多少年的军装、五星帽,如今却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战士们有些依依不舍,不情愿。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129师师长刘伯成劝慰战士们。延安,除了部分保卫党中央的留守兵团以外,3万多经过长征的红军骨干,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带上黄色军帽,奔赴抗日一线。
兵撒出去了,如何指挥,面对强大的敌人,处于敌后战场的我军如何作战?毛泽东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937年8月1日,终于有了答案。毛泽东、张闻天致电周恩来等,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红军的作战原则,“在各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
“我们就是要插杨柳,让老母鸡下蛋。立足自己,吃饱了饭再说。打得赢就走,打不赢就跑。”毛泽东风趣幽默地说。这一作战原则在随后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得到了确认。
分散的游击战,最大的指挥中心就在延安。这一战术的最初演练便是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日军分两路进军山西太原,一路由蔚县、广灵扑平型关,一路逼近灵丘。我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率领下,前去阻击敌人。到达前线后,林彪就接到了毛泽东从中央发来的电报:“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此方针在京与蒋何商定,周彭又在晋与阎当面决定,基本不要动摇此方针。”
|